在人大常委會否決二○一二雙普選,只同意二○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後,很多泛民主派政團及議員都感到失望,有的更即時以絕食的方式抗議人大常委會的決定。
是的,人大常委會拒絕接受多數港人的意願,拒絕讓市民在五年後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着實令人失望,着實令人感到不是味兒。但不管是泛民主派政團、議員及市民都不應該把今次人大的決定視為一次失敗,或為此而感到氣餒,因為能成功從北京手上爭取到一個明確而且不算太遲的普選時間表絕不是容易的事,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應該看到,北京政府是一個專權的政府,是一個對民主普選非常有戒心的政權。即使她同意在《基本法》內列明香港最終有普選,但誰也沒有把握北京會否信守她的承諾,誰也沒有把握北京會否拖到二○四六年才肯落實最終普選的目標。事實上過去多年來,北京對香港實行全面民主的反應都很消極,都只是一味拖延。幸好,香港市民包括泛民主派團體鍥而不捨的爭取,始終不渝的表達對民主的渴求,令要求盡快雙普選的陣營越來越壯大,並成了社會的主流意見,成了社會大多數人的共識。正是在民意民心清晰可見的情況下,北京政府才不得不回應市民的訴求,才不得不放棄拖延的政策,同意訂出一個清晰的時間表。
能令視民主如洪水猛獸的北京改變態度,明確為全面普選開綠燈,市民及泛民政團實在沒有理由感到失敗和氣餒。
此外,北京同意香港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將令香港這個特別行政區更特別,更不同於其他中國的大城市。經過超過四分一世紀的改革開放後,中國很多大城市在硬件建設上已逐步趕上香港,有個別城市如上海在規劃及城市設計上更有超越香港的勢頭。香港的優勢,香港與眾不同之處便只剩下軟件方面,包括較優良的制度及管理水平。但當香港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後,香港將成為中國境內唯一有真正民選領袖的地區,香港在制度包括政治制度上的優勢將會更為明顯,香港在國際社會上的獨特地位及形象將更為鞏固。
能成功強化香港的獨特地位,能令香港不會變成另一個普通不過的中國城市,香港市民及泛民政團有甚麼理由感到失敗及氣餒呢?
更重要的是,香港成功落實普選對內地的政治情況也將有積極的影響。雖然北京政府並沒有打算讓其他內地的城市跟隨香港的腳步發展全面普選,但香港的普選經驗至少可以讓其他城市借鑑,至少可以讓北京中央政府作參考。若果香港能成功落實普選及保持社會穩定,北京對民主普選的戒心將會減低,北京政府在城市或地區管治上便有可能引入香港的經驗,例如開放讓市長或某些職位由選舉產生,以確保城市發展符合市民的期望。另一方面,內地人民眼看香港引入全面普選仍能井井有條及保持活力,他們同樣會問「香港能,為甚麼我們不能?」之類的問題。這些對推動中國的政制開放及民主進程肯定是有好處的。
未能爭取到二○一二年雙普選無疑令人失望及遺憾,但爭取到具體的普選時間表對鞏固香港的獨特位置,對促進內地的政制開放肯定有正面作用。泛民主派政團不但不必氣餒或沮喪,反而應當繼續積極爭取及跟進,確保雙普選不會走樣或變成有名無實的選舉,確保雙普選能順利落實,令香港成為中國第一個有全面普選的城市。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