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金句:Thebestwaytopredictthefutureistoinventit.─AlanKay
每年年底,預言家總會拿出水晶球,說他預知未來。
WilliamGibson說過:「我們的未來,其實今天已在,它只不過是沒有均勻地分佈好。」約10年前,這位科幻作家,就已發出預告:「將有一日,會出現這樣一種新職業:專門預先瀏覽互聯網,並精選內容,替你省下大量的時間。」到了今天,這種新崗位,遍佈舊傳媒。另外,運作模式類似的博網股,亦有不少,年內在Nasdaq甚至在本地集資上市。
最沒效率的部份?
其他預言家,亦趁年底紛紛出動。比較不進取的高科技香味衣服、煙肉味道巧克力等,是穩健派。當然,也有為求短線「出名15分鐘」、長遠成為偉大預言家的投機預言家,他們說:2022年,博客將面臨絕種,2049年,市值快2萬億元的Google將會消失。這些看過後,一笑置之好了。
比較有看頭的預言,應該是這個:「次按惡化,將掀起樓按借貸的革命。貸款的買賣雙方,透過互聯網平台,直接交易,跳過銀行和次按公司作為中間人過程。」
思哲常說,互聯網又要disintermediate甚麼東西,跟以上這預言相似。但我們相信,假如一個新模式真要誕生,它必須建基於舊模式的缺憾。就像補習天王,乘着香港教育制度的腐敗而上,他們取代的,是正規學校最缺效率的應試部份。換言之,預言家該要反問自己,在整個樓宇買賣過程中,到底借貸的部份,還是搵樓睇樓的部份,才是最沒有效率呢?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