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土地拍賣經過十年起跌沉淪,07年成績驕人,收入再上高峯,拍賣售出的12幅住宅地,除締造地區新高地價外,總賣地收入高近323億元,僅次於97年400多億元的歷史高位,成為賣地第二高紀錄。 記者:林志光
雖然政府一直否認重施高地價政策,但在現時放任市場決定供應多寡的勾地機制下,自然催生出高地價。同時,因今年受兩鐵合併影響,多個大型鐵路上蓋項目未能如期推出招標,今年來自私人協約的補價收入只約77億元,較06年大跌超過51%。
信置南豐嘉華結盟搶地
不過,在會德豐地產(049)及嘉華國際(173)等嚴重缺地的發展商不停勾地下,今年是政府自04年再度恢復賣地後,及全面實行勾地制度後,最豐收的一年,且因多是市區或低密度豪宅地皮,所以,每次拍賣成績均理想,除收益較去年狂飆升3.57倍外,多區地價如香港仔及大埔等也創新高,其中10月拍賣的大嶼山低密度住宅地皮,更在大好友信和置業(083)「不問價」狙擊下,以市場難以置信的每呎樓面地價6749元成交。
今年奪地最多的發展商,亦是以信置為首、連同南豐集團及嘉華國際所組成的鐵三角陣營;拍賣的12幅地皮,一半是信置佔有全部或部份權益。
信置、南豐及嘉華組成鐵三角陣營,緣於3月南豐與信置爭奪大埔白石角地皮時,彼此為免地價太高增加發展風險,臨場邊拍邊斟下結盟,自此每場拍賣均見三家發展商聚在一起。
至於今年申請勾地最多的會德豐地產,卻斯人獨憔悴,全年都未曾奪地。
換地及補價收入128億
除賣地收入大增外,今年政府透過與發展商達成換地及修訂契約協議所得補價收入,較06年有長足增長,換地收入升2.23倍至約71億元,修訂契約收入升1.6倍,至約57億元,兩者合共128億元。
另外,因為政府07年地價收入大增,如以財政年度計,07/08年度至目前止的地價收入已接近500億元,如連同早前招標的將軍澳日出康城3期補價,及將軍澳85區商住項目補價等,估計本年度總收入約達560億元,僅次於96/97和97/98兩個年度,兩年度分別近600億元及逾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