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不要罵我 - 林夕

毓民不要罵我 - 林夕

易經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這幾天收到很多陌生的電郵,都有連接到YouTube的有關2012的片段。從0708到2012,畫面所見都是曾經對這幾個數字有過訴求的政治人物,短片名字叫「howlong,PEKING,howlong」,配上音樂,不失悲情,甚至煽情。
煽情除了感動到市民之外,對掌握時間的人有用嗎?北京的英文在內地官方該為Beijing,用了民國時期的Peking,只能增加內地高官的戒心。
今天人大派的新年禮物是否決2012普選,但語氣上肯定了2017可以先實行特首普選,最難纏最多利益矛盾的立會普選,則把球踢回香港,你們擺得平,就有。
問心,所有爭取2012的人,包括陳太,包括羅就,會否跟我這小市民一樣,根本就沒有期望,所以沒有失望。我只希望長毛在自知以沒有回鄉證的情況下闖關,明白那是一種姿態,以2012逼出2017。我希望湯家驊說過又否認的罷工罷課罷開會也只是牌面,牌底也是2017。正如陳太競選時也冒縮骨之譏坦白表明堅持2012之餘,2017也不是不可以協商的。
協商協商,不如在商言商,如果2012成為泛民一個硬如石頭的包袱,對對手屬於叫價過高,那又如何協商?沒錯,遊行曾逼得特首腳痛,但遊行不能讓泛民坐下來跟不同理念的人在研究2012循序漸進的細節時增加籌碼,而這細節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所以,在現實形勢下,在委任比例,門檻高低,選委人數及成份等問題的爭取技巧上能否忽然從商,做一場商家談判的表演,達到雙贏,比發動今天的遊行更實惠。
現實已然實現,2012就是那條尺蠖,委屈五年,以求伸延到2017的彼岸,未嘗不是一種成就。繼續表達註定無效的強烈不滿,只擔心會令泛民揹上只會做單戀2012的夢的形象,而相思無用,只恐失掉實際的港人的選票。如果毓民看到我這樣寫,請不要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