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桑菊可抑制禽流感<br>科大成功提煉成份 2010年人體測試

夏桑菊可抑制禽流感
科大成功提煉成份 2010年人體測試

【本報訊】全球科學家正研發抗禽流感藥物,香港科技大學在實驗發現「夏桑菊」的脂溶性提煉物,能抑制H5N1禽流感及人類流感病毒在體外細胞中生長,可望將之研製成抗禽流感藥物,預計最快可在2010年製成藥物進行人體測試。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柏良則表示,仍需更多資料,方可證實夏桑菊對禽流感治療效用。 記者:梁瑞琼

科大中藥研發中心成功提取中成藥夏桑菊的脂溶性及水溶性成份,經實驗測試對H5N1禽流感、人類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反應,結果發現,夏桑菊的脂溶性成份可抑製三種病毒在體外細胞的生長,而水溶成份則可殺死呼吸道合胞病毒。

效用與特敏福相若

中心主任詹華強表示,科大將與廣藥集團合作,共同深入研發當中的有效物質,期望最快在2010年可製成藥物,在人體測試。他指若研發成功,該藥的效用與特敏福相若,但成本相對較低,讓病人有多一個選擇。現時飲用夏桑菊則有預防流感之效。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柏良表示,治療瘧疾的青蒿素也是由中草藥提煉出來,但由研發至真正能用作治病,需經過實驗室、動物及人體臨床實驗,往往要10至15年;而人體臨床實驗用來證實藥物的安全性,故一般需時及費用最多,現階段仍需要更多資料方可證實夏桑菊脂溶性提煉物對禽流感的治療效用。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幾千年的中醫文化都指夏桑菊之中的桑葉及菊花有清感冒作用;但他指西方藥理學會先在動物身上作實驗找出證據,再在人體上試驗,與中醫做法相反,他提醒身體虛寒人士應諮詢中醫意見後,方可飲用夏桑菊。

話你知:源於清朝明目潤肺

夏桑菊是受歡迎的凉茶之一,科大中藥研究中心主任詹華強指出,夏桑菊成份包括夏枯草、桑葉和菊花三味藥,配方源於清朝,經過不斷改良後,成為廣東地區常用的凉茶配方。夏桑菊具清肝明目、散熱結、潤肺等作用,又有預防流感之效。現時市面上有不同的夏桑菊品牌,估計功效相同,適合一般市民飲用,但體質虛弱人士應諮詢中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