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橫掃頒獎禮<br>優先搜畫:植物人眼睛講故事

《潛水鐘與蝴蝶》橫掃頒獎禮
優先搜畫:植物人眼睛講故事

一個人全身癱瘓,似乎與死無異,但《潛水鐘與蝴蝶》(TheDivingBellandtheButterfly)的導演祖利安斯納貝爾(JulianSchnabel)卻深信電影中的植物人主角得到了重生,化成蝴蝶離開了潛水鐘。正因為這個感人故事,令《潛》片揚威康城,並成為各大頒獎禮的最佳外語片大熱。撰文:戶川淳

最近橫掃各大頒獎禮的《潛水鐘與蝴蝶》,於明年2月21日上映,故事改編自時裝雜誌《Elle》前總編輯Jean-DominiqueBauby的同名暢銷自傳。1995年事業如日中天的Jean突然中風而全身癱瘓,20日後他蘇醒過來時,發現喪失了所有活動能力,全身只有左眼瞼能動,思想與記憶力仍正常的他,活生生被鎖在自己的身體之中。

眨眼認字寫自傳

不過Jean沒有放棄,他跟語言治療師發展出一套「眨眼認字法」,利用14個月時間,逐個字將回憶與感受寫成書。1997年3月,法文版自傳面世10天後,Jean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55歲。
《潛》片雖然是法語電影,但卻是百分百美國幕後班底。書本出版不久,夢工場電影公司已買下故事版權,監製KathleenKennedy並找來《鋼琴戰曲》(ThePianist)編劇RonaldHarwood撰寫劇本,並指名屬意祖利安斯納貝爾執導,因為其前作《輕狂歲月》(Basquiat)及《BeforeNightFalls》均對藝術家作出深刻描寫。
起初祖利安打算由其好友尊尼狄普(JohnnyDepp)擔演,可惜對方因演《魔盜王》而撞期,後來改由《慕尼黑》(Munich)法國男星MathieuAlmaric頂上。祖利安又堅持用法文拍攝,他特別為影片學習法文,一邊跟法國演員排戲,一邊用法文重寫劇本,並去到原作者度過最後歲月的BerckMaritimeHospital取景。

攝影技法獲好評

祖利安本身為名畫家,跟其畫作一樣,《潛》片運用了不少獨特表現手法,電影前半部由主角的主觀鏡頭出發,帶領觀眾走入植物人的角度,由他的眼睛去看世界。因此畫面依照主角的心情而變化,時而繽紛時而灰暗。祖利安有時用上搖鏡,甚至將乳膠塗在鏡頭上,製造出特別的層次和效果。這些大膽嘗試,不但令祖利安勇奪今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攝影技術大獎(TechnicalGrandPrize)。

話你知:何謂「潛水鐘與蝴蝶」?

「潛水鐘」是一種古老的潛水裝置,利用氣壓將空氣藏於鐘的頂部,令置身在內的人可以呼吸,但由於鐘內空間狹窄,被困其中的人保住性命但失去自由,情況跟主角植物人狀態相似;「蝴蝶」則是原作者Jean-DominiqueBauby自己所打的比喻,他說自己雖然癱瘓,但卻重生成為一對眼睛,依附在蝴蝶的翅膀上,尋找生命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