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BenazirBhutto)遇刺身亡,遺體亦已下葬,但其死因卻越說越撲朔迷離。內政部在36小時內三度修正她的死因,由最初說她死於槍傷,再改成炸彈碎片致命,最後又說她為了閃避撞爆頭致死。貝娜齊爾所屬的人民黨怒斥政府滿口謊言,旨在推卸保護不力的責任。政客死因真相,原來都可變成政治角力。
貝娜齊爾上周四晚在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出席政治集會後,離開時遇上刺客「手槍+人肉炸彈」襲擊,送院後不治。內政部當晚指,她身中四槍,其中一槍子彈擊中頸椎致命。
到了前天傍晚,官方通訊社引述內政部官員說,指她其實死於炸彈碎片。主診醫生穆薩廸克.汗(MussadiqKhan)說,貝娜齊爾頭部一邊有一個大傷口,「通常由較大物件高速撞擊造成」,又指貝娜齊爾送院時已沒有呼吸和脈搏,雙眼也對光沒反應,使用心肺復蘇法搶救無效。
正當貝娜齊爾支持者在各地爆發騷亂,高呼總統穆沙拉夫(PervezMusharraf)「去死」,內政部發言人奇馬(JavedCheema)前晚召開記者會,公開貝娜齊爾遇襲片段和X光片,想將「為了閃避撞爆頭」變成最權威版本。
疑淡化烈士形象
片段拍到貝娜齊爾從座駕天窗鑽出來,向群眾揮手,刺客從後開槍,跟着人肉炸彈爆炸。奇馬指刺客三槍都沒擊中她,找不到子彈或金屬碎片造成的傷口,反而天窗的把手沾了血。他指貝娜齊爾可能受爆炸衝擊跌倒,「或者閃避時撞中把手」,右耳旁的頭蓋骨爆裂致死。
奇馬強調,貝娜齊爾的座駕是防彈、防爆:「如果她沒有伸頭出車外,她就不會受傷,因為車上其他人都沒有受傷。」
人民黨員怒斥內政部「滿口謊言」,因為當時車廂內兩名助手看到貝娜齊爾身上至少有兩個彈孔,女助手拉赫曼為貝娜齊爾清洗屍體時,看見「頭顱有子彈傷口,從後打進,側邊射出,傷口還不斷滲血」。人民黨更指子彈傷口不止一個,可能是從不同方位射出,內政部的說法,只是想掩飾穆沙拉夫政府沒有提供足夠保護的責任。
美國前駐巴基斯坦情報員魯賓遜(KenRobinson)認為,穆沙拉夫是想淡化貝娜齊爾壯烈犧牲的形象,「他們不想讓她成為烈士,在伊斯蘭國家這是很重要,令她死後的影響力可能比生前還高,她現在永遠年輕、勇敢、排除萬難、挑戰當權者、軍方和伊斯蘭極端主義」。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莉(HillaryClinton),也乘機批評喬治布殊政府,義無反顧支持穆沙拉夫的政策,指巴基斯坦政府在穆沙拉夫麾下已盡失公信力,貝娜齊爾之死應交由國際獨立調查,穆沙拉夫指沒這個必要。貝娜齊爾的死因真相,卻可能隨她的遺體前日下葬長埋黃土,因為她的丈夫扎爾達里(AsifAliZardari)堅拒在下葬前驗屍。
法新社/路透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包庇阿蓋德部落首領策劃
巴基斯坦內政部前晚還發放一段截聽到的電話對話內容,直指與阿蓋德組織有聯繫的南部部落領袖邁赫蘇德(BaitullahMehsud),就是策動暗殺貝娜齊爾的幕後黑手。但邁赫蘇德反指是政府插贓嫁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不排除巴國安全部門有內鬼涉案。
邁赫蘇德在巴基斯坦武裝組織領袖通緝名單高踞榜首,他活躍於接壤阿富汗邊界的南瓦濟里斯坦(SouthWaziristan)地區,阿蓋德和塔利班組織都得到他的庇護。
「我們不襲擊女性」
巴基斯坦內政部發放的對話內容指,邁赫蘇德對一位名叫塞希卜(MaulviSahib)的男子說:「這件事幹得漂亮,殺死她(貝娜齊爾)的孩子們很勇敢。」塞希卜回答說:「我來的時候會給你更多資料。」內政部發言人奇馬(JavedCheema)更指,邁赫蘇德也是策劃今年10月卡拉奇爆炸案、企圖殺害貝娜齊爾的黑手。
不過邁赫蘇德強烈否認,他透過發言人奧馬爾(MaulviOmar)說:「我們不襲擊女性。」奧馬爾更反指是巴基斯坦「情報單位、軍方和政府為了政治目的,而精心策劃的詭計」。
分析指出,若證實阿蓋德涉案,證明美國打了逾六年的反恐戰全盤失敗,恐怖分子輕易就能策動襲擊。FBI則表示,巴國安全部門視貝娜齊爾為威脅,不排除他們涉及行刺計劃。
英國《每日郵報》/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