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明明報道】近年發生多宗涉及超級市場的貪污案,廉政公署深入研究後發現,超市無論採購、收貨、與供應商制訂合約,以至處理顧客信用卡資料均存有貪污漏洞。廉署與消委會上周聯手公佈超市營運管理防貪錦囊,建議超市加強內部監管,保障市民權益。
或影響貨品質素
廉署防貪處署理助理處長莫華海接受訪問時舉例,超市職員可能收受供應商非法回佣,向其採購食物或接收不合規格的貨品;又或受賄給予供應商優惠合約條件或有利位置速銷貨品。廉署曾揭發有特許經營燒味檔將營業額的3%作為賄款;另一個案則將相等於臘腸售價的5%作為賄款;另有個案發現部份貨品質素欠佳,甚至腐爛。他表示,雖然暫未發現超市貪污案中,將貪污成本轉嫁貨品售價上,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排除有此可能性。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若供應商行賄,令超市職員隻眼開隻眼閉,或會影響食品及貨品質素,損害消費者權益。她又稱,超市每日處理大量顧客信用卡資料,有必要制訂指引及保安措施,防止資料被盜或外洩。
廉署提出一系列防貪建議,包括制訂清晰指引禁止僱員收受利益、派獨立人員進行品質檢查,以及供應商須經公司遴選等。
本港兩大超市連鎖集團百佳及惠康均表示,暫未接獲這份防貪錦囊報告,但集團已有類似的內部指引,向每名入職員工派發,並定期提醒員工遵守。
超市常見貪污漏洞
漏洞:採購職員收受供應商非法回佣,向其訂購食物或貨品
防貪措施:發指引禁職員收受利益,經公司遴選供應商
漏洞:職員收非法回佣,接收不合規格貨品
防貪措施:指派獨立職員驗收貨品及評核供應商表現
漏洞:職員盜竊或濫用存貨
防貪措施:指派獨立職員定期盤點及制訂棄置存貨制度
漏洞:受賄職員偏袒供應商給予優惠合約條件
防貪措施:訂定合約制度及程序,定期檢討
漏洞:職員受賄盜取顧客信用卡資料
防貪措施:制訂處理信用卡交易指引及保安措施
資料來源:廉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