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愛遲婚,生育率也低,偏偏「最努力造人」的一群,卻是年紀輕輕的女性。政府統計處報告顯示,本港15至19歲的已婚女性當中,有三分二已經做了母親,反映奉子成婚的風氣相當普遍。社會學者認為這是性教育的失敗,社會服務機構則擔心青春父母不夠成熟,以致疏忽照顧幼兒。 記者:蔡元貴
《香港人口趨勢1981-2006》報告書詳盡展示了過去二十多年本港人口的變化,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結婚率等。香港的生育率,過去近四分一世紀不斷下降,由1981年每千名女性誕下65.2名嬰兒,下降至2006年的27名,25年間劇降近六成。
學者:性教育失敗
在各年齡組別的已婚女性當中,越年輕女性生育率越高。報告顯示,15至19歲的已婚女性,生育率高達66.8%,比25年前的34.9%,高出近一倍。
報告書指出,這是由於在此年齡組別有較多女性因懷孕而結婚。政府統計師李若谷解釋,80年代,大部份早婚一族都是為結婚而結婚,生育可以遲一點;但到了近10年,香港人傾向遲婚,15至19歲就結婚的女性,很多是因為產子而需要結婚。
浸會大學社工學系講師邵家臻說,情況反映性教育的失敗,「教育工作者嘅所謂性教育,只係一味講性觀念,叫學生唔好做,唔會教學生避孕。學生肯聽就固然好,但係大多數唔肯聽嘅,就連安全套都唔識用。」
「我見過一間學校教學生戴套,好搞笑。老師派發安全套畀同學之前,先用打窿機整穿個套,怕學生拎返屋企用!」邵家臻指出,少年在小六至中一已開始有性幻想,性教育越早越好。
今年10月,一名年僅19歲的母親被揭發向出生僅兩個月的嬰兒施虐,類似的年輕母親虐兒個案不時發生。聖基道兒童院資源發展經理曾淑英說,太年輕的父母,人生經驗不足,有時連夫婦之間的感情還未穩定下來,又要面對另一份壓力,未必處理得來。
女性結婚比例大跌
人口趨勢報告書並顯示,女性結婚的比例在過去25年明顯下跌。根據人口普查的結果,在1981年25至29歲女性人口中已婚女性佔69%,但2006年該比例下跌至31%。遲婚的趨勢也可在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上升中顯示。初婚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4歲上升至2006年的28歲。由於遲婚,香港女性的生育時期也相對縮短,是造成生育率低的原因。
各年齡組別已婚女性生育率
年份:15-19歲
1981:34.9% 2006:66.8%
年份:20-24歲
1981:30.3% 2006:25.4%
年份:25-29歲
1981:22.2% 2006:16.1%
年份:30-24歲
1981:11.2% 2006:11.4%
年份:35-39歲
1981:3.7% 2006:4.9%
年份:40-44歲
1981:0.7% 2006:0.7%
年份:45-49歲
1981:0.1% 2006:0.04%
年份:45-49歲
1981:0.1% 2006:0.04%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