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優化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商務部日前公佈,新一批加工貿易禁止類出口商品目錄,涉及589個海關編碼商品,下月21日生效。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旨在減少中國貿易順差,以及配合當局抑制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及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陳鎮仁稱,本港廠商受新目錄直接影響輕微,但間接增加廠商採購成本。
新目錄主要涉及動物產品、植物產品、動植物油脂、食品、飲料、礦產品、化學產品、塑料及其製品、鋼鐵及製品、鋁製品。還有一些含瀕危動植物成份的製品也列入禁止類,包括皮革製品、動物毛及其織物、靴類、首飾製品、眼鏡、鐘錶、雜項製品。
抑制低技術產品出口
公佈指出,新政策除優化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外,還抑制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出口,這將對促使企業向更高技術含量、更大增值環節發展,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現加工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工總主席陳鎮仁稱,是次出台的新目錄是預料之內,因為早前商務部官員已透露,會於今年底前公佈新一批禁止類名單,而受影響的商品早於今年中已被商務部撤銷全部出口退稅,業界亦心裏有數。他指本港直接受影響的廠商不多,但不少港商原來向這些加工貿易廠買料,現在需要轉向不受政策限制的三資企業買料,成本無疑會加重。
衝擊玩具電子等產業
陳鎮仁又指,港商對新加工貿易政策最關注點之一,是對廣東長年累積的優勢完善產業鏈已造成衝擊,例如電鍍、皮革這類污染性行業,若被迫撤離廣東省,將對玩具、汽車零部件、電子等多個產業構成影響。對此,商務部機電科技產業司副司長周若軍表示,新政策並非要將受影響的企業關閉,只是加重他們的成本而已;因限制類加工貿易產品需要實繳台賬金額,而加工貿易企業若要繼續出口禁制類或限制類產品,需要升級為三資企業。
商務部機電科技產業司司長王琴華早前稱,繼今年底推出新一批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以及明年初再推出新一批限制類加工貿易產品目錄後,將暫告一段落;至於日後會否再有新目錄出台,她指出,要視乎未來5至10年國內的產業發展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