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很多人會想着如何快樂過聖誕節,日本人卻總會想起《義犬報恩》(ADogofFlanders)這個童話故事。該童話以比利時為背景,日本人為甚麼會看得涕淚縱橫?比利時導演(DidierVolckaert)找到答案,並拍了一部紀錄片,把答案告訴大家。
切合日人毀滅美學
《義犬報恩》是已故英國作家維達(Ouida)1870年所著的名作,講述痛失雙親的尼路(Nello)一天拯救了大狗柏加殊(Patrasche),人狗一起賣牛奶掙錢,生活雖窮困但快樂。後來尼路被誣陷縱火,在平安夜被趕出寄住小屋,與柏加殊躲到一所大教堂,翌日被發現人狗摟抱一起凍死。但尼路死前終於達成心願,看到教堂內魯賓斯(PeterPaulRubens)的畫作。
童話在英美廣為流傳,日本也曾製作卡通片,可謂家喻戶曉,有日本遊客在教堂仰頭看見魯賓斯的畫作,亦會流出淚來。沃爾卡茨花了三年時間、訪問了六個國家共100人,搜集了大量資料,拍了紀錄片《柏加殊》(Patrasche),指日本人深愛這個故事,因為心裏潛在一份「毀滅美學」。
日本《讀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