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機上,17D座位乘客講互聯網電話,吱吱喳喳「雞啄唔斷」。16F不只大聲講電話,更不斷說粗話,讓16D越來越光火。中間16E則對一切恍如未聞,因為他滿腦子都被眼前的色情網站影像佔據,17C只渴望可以好好睡一覺……。在九霄高空使用互聯網,大家期待已久,明年逐漸變成事實。但互聯網飛上天,卻引起言論自由和私隱等一連串問題。
美國PanasonicAvionicsCorp.正為澳洲Qantas航空公司測試空中上網服務,考慮過濾色情及暴力網頁,並建議禁止打入電話,防擾人鈴聲響個不停、限制打電話時間及設定「清靜時段」。
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Airlines)和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Airlines)更決定不准乘客使用互聯網電話。走廉價路線的美國維珍(VirginAmerica)亦有同樣構想,原因是:「機艙環境封閉,誰都不想鄰座一直嘮嘮叨叨。」但三間公司都不打算過濾網站,相信乘客會自律,對上網行為負責。哈佛法學院教授帕爾弗就說:「乘客應該對在航機上網的行為負責任」。
乘客操守問題成焦點
除了是否准許網上通話或禁制網頁外,在航空互聯網時代,航空公司還要考慮其他問題:乘客在航班進行黑客活動或侵犯版權,應接受那個國家法律制裁;前座座椅往後挨,妨礙後座上網,也會引起爭執。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