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不時有毒菜流入,環保組織更屢次驗出毒菜,食物安全專員陳漢儀透露,食物安全中心會在抽查毒菜問題上調整策略,在零售層面抽驗的數目將增加一倍至6,000個,同時派員直接在文錦渡上車驗菜,杜絕運菜車「飛站」沒有進入管制站檢疫的漏洞;中心明年更會加強問題食品的情報收集。 記者:梁洵瑜
綠色和平多次驗出蔬菜含超標或違禁農藥,而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多次批評運載內地蔬菜入口的車輛,沒有進入文錦渡食品管制站抽驗蔬菜,令毒菜容易流入本港。食物安全專員陳漢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中心在這方面會調整策略,包括增加在零售層面抽驗的數目及化驗農藥等污染物。
派員文錦渡查車
她解釋,以往一年檢驗二萬個蔬菜樣本,當中多達1.7萬個在入口時抽驗,零售層面只抽驗約3,000個,但中心會把零售樣本增加至6,000個。
至於「菜車」經文錦渡入口「飛站」的問題,是由於菜車體積太大而無法進入管制站,當局在兩個月前開始,每日派員在車輛入境接受海關檢查時,直接上車抽檢,每日檢查180架菜車,較以往每日只有數十架為多。
除了毒菜、毒魚,甚至午餐肉也含致癌物,以往不少問題食品都是在外國被揭發後本港才進行檢驗,連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袁國勇教授也認為,當局應主動「收料」,搜集問題食品情報以先發制人。陳漢儀指,中心明年會加強情報分析工作,包括鄰近各地的食品調查報告,以及市民的投訴。
「以往唔少問題,好似染色橙、假白飯魚同紫色番薯,都係市民嘅投訴,我哋驗咗之後證明啲橙嘅色素無問題,紫色番薯啲色素都係天然嘅,但就搵到白飯魚加咗防腐劑。」她呼籲市民,若懷疑食品有問題,可致電食環署熱線:28680000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