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100年都是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我們全無競爭,但現在全部改變了。」美國經濟學者說。美元自2000年以來一直弱勢,過去七個月兌歐元滙價就低了40%,次按風暴更令美元疲弱。弱美元不只削弱了「大花筒」美國人的購買能力,更影響了歐洲、中東以至中國的經濟生態。
美國人消費力薄弱
弱美元打擊了美國人的購買力,像英國製的積架車等奢侈品,在美國銷量都下跌了。美國人到歐洲旅遊亦減少了,今年第三季比去年同期就少了10%。海外美國人亦變得更窮,去年和丈夫搬到法國巴黎的安藍妮滿腹牢騷說:「弱美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我們一家三口吃薄餅、飲汽水,已花掉75美元,真荒謬。」她丈夫在巴黎廸士尼出任項目經理,以美元支薪,變相減薪了,他們惟有在美國買衣物、電器再運回巴黎。
外國生產線轉美國
美國人工資變相下降,即勞工成本降低了,結果倒過來變成吸引外國公司將生產線遷到美國。歐洲多間旗艦公司已開始在美國設廠房,勞斯萊斯已提出將在英國利物浦的一些生產線搬到俄亥俄;空中巴士為抵銷強歐元帶動的高成本,亦在美國阿拉巴馬州開闢生產線。
燃油漲價中東反美
美元弱,也令燃油價格飛漲,伊朗總統艾哈邁廸內賈德,更將弱美元變成反美的催化劑,「美國拿了我們的石油,卻給我們廢紙(綠鈔)。」他上月說。中東物價上升,勞工月薪僅109美元,升幅不及物價飛漲,杜拜建設號稱全球第一高樓比斯杜拜摩天大樓(BurjDubai)外,今秋已出現要求加人工和擲石等抗議行動。
中國外銷寧收歐元
美元弱,美中貿易逆差擴大,儘管華府要求人民幣升值,人民幣自2005年兌美元升幅仍達11%,但中國部份公司已對美元嗤之以鼻,輸出貨物時寧願收強勢歐元。美元與許多貨幣掛鈎,也是全球必備儲備,但一些國家開始放棄美元儲備。今年5月,科威特已放棄與美元的聯繫滙率,其他波斯灣產油國也威脅追隨做法,中國也曾表示要改變戰略貨幣儲存。近月,歐元取代美元,成為全球流通量最大的貨幣。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