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餅 - 蔡瀾

印度餅 - 蔡瀾

談過法國麵包後,可以聊聊印度餅。
像法國麵包一樣,印度餅的花樣諸多,這裏介紹重要的幾種,讓各位到了印度餐廳,也可以用當地語言點你喜歡的。
Roti是印度餅的總稱,在星馬的華人和馬來人,至今凡是見到麵包,都借用Roti。而Chapatty又叫Chapatti,和Roti是通的。
做法一點也不複雜,但需基本的工具,是一片扁平的圓形厚鐵,印度人叫為Tava,可在重慶大廈買到。在同個地方,向他們買一包麵粉好了,叫為ChapattyFlour,是專為做印度餅用的,在外國用全麥麵粉WholemealFlour來代替的話,做出來的效果就會太粘太滑。印度餅的口感,應該像粗糙的麵包一樣,有點刮舌才正宗。
不用多少克,多少杯來做多少塊餅來衡量。一切靠感覺和實驗,一次失敗,二次就成功,我只把過程寫來。
用料:Chapatti粉、鹽、水,就此而已。
把粉倒入一個大鍋中,加水。記得水不可太熱,也不能冷,用溫水好了。見有粘性,水就可以收手;太亁的話,下多點水;太濕,可加粉。
雙手揉揑成糰,重複又重複,等到憑感覺已經搓勻為止,從大麵糰中分開數個小麵糰,再搓成圓形,通常比乒乓球再大一點就行。
用枝麵棍,把圓糰滾扁,若黏手或黐棍,可加點粉離之,這時就可以烘了。平底鐵可以放在煤氣爐上,待熱。別用手去試溫度,只要用手指拈點水滴,噴在鐵上,如果見水滴發煙跳開,就表示平底鐵已夠熱。
通常是不放油的,只要把餅擺上去,顏色由白變得有點金黃,若見餅發氣泡,可放心,用鏟壓平可也,待有略焦的斑點,這是告訴你印度餅已經大功告成了。
把餅撕開,沾咖喱汁吃,或送奶茶。印度餅的製造快速,讓人吃完即刻開工,不像炊飯那麼麻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