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朋友持續咳嗽,又屢醫無效,可能是「鯁親」的徵兆。耳鼻喉科醫生指出曾有兩歲女孩咳嗽三周不癒,獲轉介到醫院接受治療,當時已出現肺炎迹象,檢查後發現元兇是肺葉內的一粒飯,原來到醫院求診的鯁親個案應有盡有,在食道內可找到魚骨、冒險樂園代幣及原子筆蓋等,醫生提醒巿民用膳時應細嚼慢嚥。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的資料顯示,瑪麗醫院每年收到800宗吞入異物個案,九成是鯁骨。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偉祺指,去年中曾有一名兩歲女童求診,患者在家中吞下飯粒,其後咳嗽不止,家長以為是普通咳嗽,故向私家醫生求診,及後女童出現發燒及肺炎,轉送醫院治療,最終需動用吸管把飯粒吸出。
「兇手」以雞骨為主
何偉祺說,佳節當前,因為鯁親而入院求醫的人數明顯上升,周五及周六更是高峯期,有80多歲長者在老人院團年,鯁燒肉昏迷,也有12歲少女誤吞大樹菠蘿核,一名因頸痛求診的女士,結果發現原來是魚骨刺進食道,更長出膿瘡,要開刀放膿。
鯁親的「兇手」以雞骨為主,也有蟹及蝦殼,何偉祺表示有病人因吸啜牛骨髓連骨頭都一併啜進肚內,這或會刺破喉嚨或食道壁甚至大動脈,若錯吞至氣管,可導致肺炎,體積較小的魚骨可進入腸臟,引發腹膜炎,致嚴重出血。
何偉祺提醒巿民勿用手或筷子挖骨,也不要吞飯或飲大量清水,可能把骨頭推得更入;低濃度的醋不能軟化魚骨,濃度過高則可能灼傷口腔及食道,故不應飲用,若感覺骨頭卡在喉嚨淺處,可嘗試咳出,若失敗則需立即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