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50年來最嚴重秋旱

長江50年來最嚴重秋旱

降雨減少及三峽工程蓄水的影響,長江流域中游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秋旱,10月以來已發生40多宗船舶擱淺事故。專家警告,被稱為「黃金水道」的長江下月將出現百年不遇的最低水位,令航運受到更嚴重影響。
長江航道局官員表示,今年枯水期比往年早了一個多月,中游宜昌、漢口的水位比去年低一米多,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均偏低,長江全線陷入「小河無水大河亁」的窘境。在長江、漢江交彙處的武漢集家嘴附近,甚至有市民在裸露的江灘上種菜,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菜園。

廣東實施人工降雨

對於長江遭遇50年最嚴重秋旱的原因,有官員指出,最主要是降水量少於往年,加上三峽工程蓄水,12月初下洩流量只有以前的一半。預計明年1月底至2月初,水位會跌破132年來最低點,通航狀況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另外,近期嚴重亁旱的廣東自上周末開始,受冷空氣與南方暖濕氣流交彙影響,自北向南普降及時雨,韶關、肇慶、雲浮等市還抓住有利時機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發射60枚火箭彈以加大雨量。截至12月18日,廣東省受旱面積達294.7萬畝,66.9萬人飲水遇困難。雖然旱情目前有所緩解,但專家預測,今冬明春廣東大部份地區降水仍可能偏少,亁旱持續的可能性很大。
新華社/《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