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早前議息,只減1/4厘,令市場大失所望。現在大家都知道聯儲局為何如此「孤寒」:美國11月消費物價指數急升0.8%,正是油價升、肉價升、穀物以至金屬無一不漲價,核心通脹顯然會超過聯儲局感到安心的2%,伯南克縱有直升機,也不敢在此際派銀紙。
聯儲局的反通脹使命若然不改,在如此通脹環境下,伯南克不可能再大幅減息去滿足資本市場的期望。事實上,歐洲美元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的表現,已反映出市場不再百分之百肯定聯儲局下月會再減息。正是這個原因,美元近期兌多種貨幣均顯著回升,包括歐元、日圓、瑞士法郎、英鎊和南非蘭特等。
美滙指數於74點見底,轉眼升回77點之上,確實令我心跳加速,尤其是執筆之時,歐元兌美元連破1.425和1.4480兩個支持位。不過,現在就揶揄美元淡友,可能早了一些,畢竟已屆歲晚,單是銀行同業的結倉盤也會推高美元。
新興市場貨幣變手榴彈
撰寫本文時,美元兌瑞士法郎升至1.1540(因為瑞士央行不加息),兌日圓亦高見113.50(日本經濟短觀報告疲弱和央行無意收緊貨幣政策)。若我假設美元自8月以來的跌勢開始逆轉,也不能說是沒有道理。大家不妨猜猜,歲晚交投淡薄且市況反覆,歐元會否被「質低」至1.35-1.40美元水平才過年?
有一點很重要,各位必須留意,那就是各國央行均已講明要對抗通脹。新加坡和俄羅斯已容許其貨幣升值;印度、挪威和智利的央行均已加息;中國政府最近再度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14.5%。
現在的大形勢是美、英、日經濟增長大降,而中東、俄羅斯和中國等地的通脹則大升。在這樣的環境下央行的政策很易出錯,而滙市也就注定會有大波動。本來這種形勢應該利好高息貨幣,但套息交易拆倉的風險亦不可不防。當充斥於滙市的貪婪被恐懼所替代時,各位手上的新興市場貨幣就可能變成手榴彈。
油價高糧食貴,重燃歐元區的通脹風險,這是歐洲央行不願減息的底因。同樣道理,中國倘若在人民幣滙率上有所動作,亦只會是A股泡沫、糧食大漲價、信貸和貨幣供應增長過度所致,與白宮或美國財長保爾森的乞求無關。
金價明年料見650美元
為了應付通脹,印度央行只得讓盧比升值,不再入市干預。中東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的貨幣近期成為熱炒對象,只因區內通脹高。有趣的是,全世界只有日本央行面對通縮而不是通脹壓力,故此滙市一出現波動,日圓總是最易被沽售的一種貨幣。
形勢顯然對美元好友有利,故此我依然沽空黃金,賭明年跌至650美元一盎斯。不切實際?兩年前我預測印度Sensex可見20000點時,亦有人這樣說。
當然,做美元好友不無風險,華爾街信貸危機惡化,聯儲局可能會不顧一切繼續減息。故此我不會直接持有美元,而是選擇一種2008年必弱的貨幣沽空。
英鎊應是沽空的對象。英國首相白高敦正陷於新的工黨捐獻醜聞中,支持度落後在野保守黨11點。倫敦這個歐洲金融中心,是英國經濟的命脈,現在它卻成為全球信貸衍生工具大地震的震央。此外,據一項調查報告指出,英國房地產泡沫正在爆破,超過1/3的英國業主開始面對周轉困難。合符邏輯的推論是:英鎊是「完美」的沽空對象。我相信英鎊兌美元已在2.10水平見頂。
澳元紐元加元值得兼顧
在滯脹的環境下,低通脹國家的高息商品貨幣應該會很受歡迎,加元是其中之一。不過以美元近期升勢之勁,此刻持有加元可能會吃眼前虧。澳洲前總理霍華德競選連任落敗,但澳洲受通脹威脅的事實並無因而改變,只因美國信貸危機升級,澳洲央行才暫緩加息。澳洲始終息高,商品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澳元將與加元和紐元一樣,值得兼顧。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