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副賤骨頭,每當看喜歡的導演拍的電影時,總不能舒舒泰泰地安坐椅中享受電影,腦內的問號不斷冒出,為何故事發展會這樣?為何角色的性格不統一?這個、那個鏡頭有沒有暗藏一些甚麼玄機?思潮起伏,忙碌得很。
看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便出現這情形,陳一直想拍這故事,究竟他看中的是甚麼?透過這故事及億萬金元製作,陳想講的那一句導演的話又是甚麼?產生了不少疑問,但先假設了心思細密的陳可辛導演在他的電影世界中最不會想錯也不會想漏的,若有錯漏出現,也是特登的,特登的錯漏便不算是錯漏。看完電影後,馬上跟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大談特談,將疑問一一解答,明白了,也學懂了不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在香港電影一片向大陸市場進軍之初,陳導演偏反其道而行,製作的電影不是雞便是鬼,大陸一概不准上映,曾跟他打趣說不如亁脆拍一齣《見鬼金雞》或《金鬼見雞》,反正不用兼顧大陸市場,陳聽後眉頭微戚,似在認真考慮順口開的玩笑的可行性,陳便有這個優點,認真、專心、思考。
《投名狀》是近年最好看的華語古裝電影,好看包括了娛樂性、思考性及有品味,無用大紅大綠、穿金戴銀、飛天遁地、紮紮實實地刻畫人性,讓觀眾在看一個故事的同時對人性多了一重體會。《投名狀》在票房及口碑均肯定大獲全勝,陳可辛亦肯定成為國家一級認可導演,以後有望得到更好的資源製作電影,可喜可賀。
看一流導演花盡心機製作出的一流電影,幾十蚊簡直係抵,抵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