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情意結 - 雷競璇

西北情意結 - 雷競璇

這個月底我和幾位朋友有壯行,目的地是新疆南邊的尼雅遺址,在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是漢晉時期一度繁榮的西域小城邦,一千五百年來已經渺無人煙。我們雖然聘請了熟練的司機和嚮導,又備妥了沙漠車和衞星導航,腦海中仍然充滿種種風蕭蕭兮的想像。
對喜歡涉獵史地的文人來說,西北地區有一種奇怪的魅力。這裏就是古來的西域,親臨其地,往往和遙遠的事蹟接上頭。唐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對外往來偏重在西北,西安洛陽長期作為首都,唐宋之後,活動重心轉移到東南沿海,西北地區逐漸落後荒蕪,但也因此少受人為的開發破壞,加上氣候亁旱,東西相對容易保存,很多古代遺蹟於是完整地保留下來,後人得以憑弔。像我這樣生活在南方的人,多見草木青蔥、人煙繁華,到了新疆,望不斷千里沙磧,環顧只有四野蒼茫,光是自然景觀已令人不勝震撼。
由於事關國家安危,漢晉時期的士人非常關心西北情況,《史記‧大宛列傳》和前、後漢書中的西域傳,記載了各處的人口、物產、政制和兵源,是從不同渠道收集回來的軍事情報。後來隨着民族活動重心的轉移,西北慢慢遠離士人的視野,直到清末,才由於列強的威脅而令有志之士重新關注西北。新疆是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時在左宗棠一力主張下,才建立行省的,這片廣闊的領土能夠保留在我們版圖之內,近乎奇跡,當中也有漫長的歷史淵源。
我兩年前到過新疆,從庫爾勒驅車到若羌,在這裏出發穿越羅布泊荒原,憑弔樓蘭故城後經庫魯克塔格戈壁灘到吐魯番,行程艱苦,印象深刻,有一點和張騫、玄奘接上了頭的感覺。月底前往的尼雅,就是《漢書》記載的精絕,屬於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絲綢之路南道是先經樓蘭,接下來的大站就是精絕,後來由於河水亁涸,居民遷離,這個綠洲小國被流沙掩埋,二十世紀初才重新發現。由於深在沙漠之中,歷來只有探險家和考古人員才前往,我們算是稀有的訪客了。(新疆三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