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爺爺的孩子 - 陶傑

龍爺爺的孩子 - 陶傑

中國政府取消「五一黃金周」,引起爭議。
有人說為了保護風景,捍衞山河。你見過「黃金周」的「旅遊景點」沒有?一百萬「遊客」大軍,侵略張家界,黑壓壓的一大片,喧嘩無道,強橫爭先,拉爺抓奶搶照相,呼爹叫娘擁旅巴,活像一九四一年。
日軍的岡村寧次部隊進駐華北的「三光政策」,又有點像蘇北和山東一帶,白烈的日午,忽然昏天黑地,一壓烏雲,原來是億萬翅嗡嗡的螞蝗殺到了,化為一張黑毛毯,往田裏一披,一會兒再往上一揚,一地的禾稻莊稼,通通啃光。
下一代的小孩,沒有見過蝗禍,但不要緊,上天對中華民族不薄,「五一黃金周」為大家上一節「國民教育」的「旅遊蝗禍」,讓我們見識一下,先輩的農民,當年守住一片農地,命運是如何艱難。
「黃金周」,變成「蝗金周」,分別在於蝗蟲會啃光食物,但黃金周人員,確實會帶來無限「商機」。當他們來到西雙版納,當地的彝族小孩,不必擔心沒得上學了,拿着一叠明信片,守候在旅遊巴停泊的地方,拖着兩筒鼻涕,跟在後面纏銷就可以了。由涼薄的角度,為什麼一味指摘這是「旅遊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剝削、令兒童失去了童真?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讓三五歲的小孩,及早學習成人世界的冷酷,他從小就把一張臉皮磨得厚厚的,行乞要飯,遭受遊客無情拒絕,保安吆喝驅打,對於這位小朋友的成長,是一種水裏來火裏去的磨煉,是有好處的。
「黃金周」是中國的漢人,向他們自己的山水蹂躪,轉而向其他少數民族的風景開刀,從前到少數民族的山區去看看,他們比較純真,誠實而熱情,造訪一位彝家的龍爺爺,他會叫一家大小為你宰一頭水牛,盛宴招待。今天,他們見識過漢人──或漢匪──的「旅遊開發」、「打造經濟平台」。
當彝族少女穿上「少數民族服裝」,給漢人遊客載歌載舞上演一齣涼山明珠的旅遊觀光節目,那位龍爺爺,躲在茅寮裏噗嗤噗嗤的抽水煙,眼神噴迸着一腔怒火。
取消「五一黃金周」,套一句特區華文社論作者的屁話,叫做「有利有弊」,「國家」畢竟汲取了經驗嘛。然而,一個後「黃金周」年代的彝寨,畢竟不一樣了,正如一塊農田,在億萬蝗蟲啃食過之後,如一個十四歲就給強姦了的少女,她以後一輩子的眼神,都帶着一點點龍爺爺的怨恨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