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物騰貴,尤其是民生之寶的豬肉,上漲四成,國民嘩然,再這樣下去,就不是唱什麼「少肉多菜好健康」的高調,而是全民日子往回過,回到從前「朱門酒肉臭」的時代,家有豬肉,等於財富象徵了。
中國豬肉貴,直接影響民生,弄不好,會出大事,結果,驚動國務院,溫總理親自主持大局,來管這一檔豬肉事。
堂堂國務院總理,日理萬機,國際事務,國內建設,論大事,都大到天上去了,論繁忙,一天恨不得有四十八小時。美國人來煩了,要去跟俄羅斯人商量如何聯手應付。非洲不知哪個角落的小癟三說要跟台灣相好了,連忙撲過去安撫。中國經濟過熱了,連忙奔出救火。北極冰川溶化了,要想辦法令那幫金髮碧眼的洋鬼子相信不關中國這間「大工廠」什麼事。話沒說完,廣東奸商非法收地惹起騷亂,山西煤礦炸完又炸,長江水氾,西江水枯,北京房地產價格要不要壓,上海首富該不該殺。轉眼過年了,總得抽個小空,找個城市去探訪生活困難的群眾。千頭萬緒,理之不盡,突然接報:豬肉不夠吃啦!
近日見報紙報道:「溫總拍板 十招鼓勵多養豬」細列詳情,從如何養豬到豬場保險金、養一隻母豬補貼一百元,巨細無漏,令人看了,都替溫總理辛苦得頭昏腦脹。
也就在那幾天,德國那位女總理也在煩一件事,那是歐盟敦促歐洲各國製造汽車的時候,要改善燃油系統,以減少廢氣排放量。德國是汽車大國,成本攸關,女總理要為此操心。
德國總理操心汽車,中國總理操心豬肉,聽起來真像兩個世界兩個時代。
溫家寶的名字,似乎冥冥中註定要為一個但求溫飽的國家操心,為人口操心,為米糧操心,為豬肉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