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局灣仔利東街重建計劃,拆散有傳統特色的「喜帖街」,商戶被迫各散東西,生意大跌,雖然市建局日前宣佈會在附近舊樓開設婚嫁主題的「姻園」商場,讓商戶重新開業,但商戶指難捱貴租,關注團體H15關注組更考慮司法覆核,協助商戶重現喜帖街。 記者:梁德倫
陸先生當年由學徒做起,滿師後自立門戶,與太太一齊在利東街開舖,專營燙金印刷,迄今已二十年。陸太說,以往在利東街有20多間同性質店舖,接到定單時可由多間店舖分工合作,如印卡片時將卡片網底交由印刷舖負責,而卡上的燙金樣式則由他們負責。
不過,去年因重建搬出利東街後,陸太與相鄰的同類店舖各散東西,客人也很難找上門。她指出,利東街唐樓屬五、六十年代建築物,可以「前舖後廠」的形式經營,於店舖後方設置印刷器材。搬遷後雖於同區開新店,但廠房卻要搬往土瓜灣,生意也大不如前,大部份已遷出的商戶都面對同樣問題,「𠵱家生意比以前少咗七成,成本都高咗約一、兩成,同工廠啲師傅溝通都難啲協調」。
陸太表示,若當局真的興建一個大型婚嫁主題商場,可預見其租金必定相當高昂,使她們難以租賃場內舖位重回利東街。她質疑市建局在重建計劃中忽略印刷業的需要,該行業的利潤微薄,難以應付高昂租金。
關注組倡「啞鈴方案」
H15關注組表示,區內居民一直都沒要求興建一個主題式商場,而且區內地舖多而街道短,其實不適合興建大型商場。關注組成員甘太指出,若下月11日市建局經審議後不同意她們早前提交的「啞鈴方案」,保留街道中段的唐樓讓住戶及商戶遷回,則會考慮再作進一步行動,包括申請司法覆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