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熱戲<br>《魔幻羅盤》創意取勝 - 阿童牧

非常熱戲
《魔幻羅盤》創意取勝 - 阿童牧

繼《魔戒》(TheLordoftheRings)、《哈利波特》(HarryPotter)及《魔幻王國》(TheChroniclesofNarnia)後另一奇幻電影系列,同樣由小說改編,故事主人公同樣是孩子。《魔幻羅盤》的瑰麗童話式風格比較接近《魔幻王國》,而且兩者的製作費皆高達1億8千萬美元(約14億港元,成本比《魔戒》第一集高出近倍),然而《魔幻王國》票房大收,《魔幻羅盤》於美國卻開出黑盤,摔破了一地眼鏡。
與同期在美公映的電影比較,《魔幻羅盤》的票房同樣不濟,上映12天(截至12月18日),累積票房還不及僅上畫5天的《魔間傳奇》(IAmLegend)的一半。
一沉百踩,劣評紛至沓來,狠批電影節奏過急。電影太短是致命傷,114分鐘並不足以交代整部小說內容。其實導演的撮要工夫已做得不錯,重頭戲獲充份發揮,但過場細節則刪減過度,像女主角萊拉跟隨妮歌潔曼(NicoleKidman)遠赴北方探險,離開前竟不見她和叔叔道別;萊拉把一眾小孩從切割工場救出,過程亦因過於簡化,以致顯得兒戲。據聞電影另有150分鐘版本,如果電影公司是為了增加放映場數,硬把電影縮短,那可謂弄巧成拙。撇除以上毛病,電影整體上情節緊湊,繁而不紊。電影由一段旁白揭開序幕,帶出了平行世界、靈獸、塵粒子等有趣的故事元素,然後像剝洋葱般把謎團逐層揭開,同時帶出更多謎團留待下回分解,引人入勝。
靈魂以獸的形態與主人的肉身共存、遺失鎧甲的北極熊淪為雜工——故事創意滿點,透過上佳的特技把奇幻構想呈現,北極熊決鬥一幕尤其新穎。三位童星樣子討好,牽引成人觀眾重拾孩提時的好奇與反叛。有美國影評人批評主角設定欠缺小女孩的純真可愛,如此觀點未免狹隘,誰說奇幻故事的主人公一定要是小乖乖?儘管過度刪剪製造了不少瑕疵,個人認為《魔幻羅盤》比《哈利波特》、《魔幻王國》都要好看。原著小說作者PhillipPullman是個無神論主義者,出位言論曾激起基督教徒的廣泛不滿,希望這與電影的票房欠佳無關。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