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 - 鍾偉民

變形記 - 鍾偉民

「最好二十五歲就死,省得看到自己老去。」小朋友認為:二十六歲,算耆英了。的確,我上小學,數學老師行年廿六,我已認為他老掉牙,怕自己真會活到那一把年紀。
二十三歲那年,照鏡子,如果我看到二十三年後的這個自己,我會上吊。
怎麼可能是這個樣子?那年,臉是瓜子臉;今天拿尺去量,欸,橫着量,直着量,怎麼都是八九吋?這不是一個圓形嗎?臉,怎麼變一塊大餅了?頭一個二十三,頭髮又多,又密,像一隻黑猩猩;到第二個二十三,頭和臉,怎麼沒分野了?晃眼二十三,再晃眼,又一個二十三,下一個二十三,還沒死,就六十九了。去照鏡子,六十九要是忽然出現,恐怕,又得去燒炭了。
為什麼一直沒自殺?而且,活得好?四十六,面對鏡中光頂圓顱,怎麼還可以笑瞇瞇,接受這個對「舊我」來說,非常可怕的自己?原來,時間,會送人一個適應期;在這個適應期,我老了,也長進了。
老,不是特快專遞,是慢慢的,一秒鐘,一秒鐘來的;寫完這句話,我又老了一分;再寫,再老……寫完,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但可以接受;老,來得不着痕跡,起碼,這一秒和下一秒,你在鏡子裏找不到痕跡。
人,驚悉自己老去,是看到故人。事隔三十年,初戀情人邀你相見,愚見以為,最好不見;見了,對方有年紀,但沒口德,直言:「原來你變了一頭禿驢。」你火了,回一句:「你還不是淪為一隻肥豬!」旁觀者,恐怕以為兩個肉販在講數。
黃葉,甚至枯葉,本來各有意態,寒冬臘月,也自有其穆美;榮與枯,發乎自然,歸於自然,很正常。最教人悚懼的,是一塊腐葉,在鏡頭前,不斷催眠你:「我青翠欲滴,活到七十歲,還是無敵美少女!」這種人,老而不長進,她要跟你分享「人生智慧」,你最好自備嘔吐袋,反完眼,還得反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