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買雞過節?都唔好咁大想頭,買啲雞翼就當係雞算喇!」以綜援金過活的李婆婆平日餐餐鹹魚青菜,即使「做冬」亦不能大魚大肉。食物價格不斷上升,不少綜援戶各出奇謀,鑽研「慳錢大法」。一項調查發現,綜援戶會先將午餐肉雪硬再切成薄片,又會將蒸魚汁留起再用,從而節省油、水及洗潔精,減少開支。 記者:梁瑞琼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本月訪問了164名綜援人士,結果發現,約七成綜援人士會「等街市收檔前買平餸」、「用親友、團體捐贈的衣物及傢俬」、「一煲湯分兩日飲、一碟餸分幾餐食」、「盡量開細水喉,收集水龍頭滴出來的水用」等方法減低開支。
綜援金「有加等於冇加」
聯盟再將上述方法給與266名一般市民選出五個最意想不到的方法,結果顯示,將午餐肉雪硬再切成薄片、蒸魚汁留起再用、一份水用來洗米、洗菜及洗地、自行搬運石油氣節省運費,以及去公共浴室洗澡成為五大「最意想不到」的節衣縮食方法。
單親人士阿珊除了到公共浴室洗澡,其餘四項最意想不到的節衣縮食方法均一一做過:「啲午餐肉雪凍咗可以切薄啲,食耐啲。啲菜汁就留番聽日再煮其他餸,可以慳油同水。」由於石油氣較煤氣便宜,她與兒子會煮水洗澡。她表示,綜援金「有加等於冇加」,惟有從多方面節省開支。
聯盟幹事歐陽達初建議,政府應根據2007年10月份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食物價格的升幅,上調綜援金13.1%,及檢討社援物價指數的制訂。他指政府早前只增加綜援金2.8%,根本追不上通脹增幅,綜援這個屬於市民的「安全網」,未能保障基層人士的基本需要。
另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已按既定機制將綜援標準項目金額上調2.8%,政府可考慮下個按年調整周期展開前,要求批准按通脹調整綜援金額。
5大最意想不到慳錢方法
‧1.將午餐肉先雪凍,待它變硬後可切薄啲,切多幾塊,令自己覺得多些餸
‧2.將蒸魚的汁留待再煮其他餸,可慳洗潔精和豉油
‧3.到公共浴室或體育館冲凉,慳水電
‧4.自己搬罐裝石油氣上樓,可省30元
‧5.洗米水變洗菜水,洗菜水變抹地水
資料來源:關注綜援檢討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