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藝術品、文物的拍賣屢創天價成交,合資格文物拍賣公司今年增加至233家,成交額可能創下200億元人民幣的新高,但業內行家痛斥拍賣市場無序競爭,呼籲政府修訂法例,讓拍賣行不敢在明知有假的情況下,堂而皇之地拍賣贗品。
北京皇朝.誠銘國際拍賣公司早前推出四件號稱「國寶級文物」的拍賣品,但拍賣會突被北京市文物局叫停,指其中三件為贗品,令文物拍賣市場的贗品充斥問題再度引起關注。
上海市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鄭鑫堯表示,由於《拍賣法》規定,拍賣人只要在拍賣前聲明不保證拍賣品真偽就可免責,讓一些拍賣行明知故犯,國家應盡快修訂法例,並建立賠償制度,不能讓《拍賣法》成為拍賣公司公開拍賣贗品的保護傘。
傅抱石《秋江泛舟》周六拍賣
雖然近期文物拍賣市場充斥不利傳聞,但有15年歷史的上海朵雲軒拍賣公司,本周六仍獲准如期舉行拍賣會,最受矚目的拍賣品有三件,包括傅抱石的山水畫《秋江泛舟》,估價300萬至500萬元;徐悲鴻的人物畫《九方皋》,估價50萬至80萬元;清朝宮廷手工藝代表作《翠璧金龍擺件》。
公司副總理李年才表示,中國書畫作品的鑑定是朵雲軒的強項,但因應近期敏感的贗品問題,公司還特別將《秋江泛舟》畫請傅先生的兒子和江蘇的專家協助鑑定。
《上海商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