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金管局上月初五度入市後,銀行體系結餘已增資至逾百億元,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當額外資金流入,理論上外滙基金票據債券便有增發空間。
該局總裁任志剛昨在專欄《觀點》指出,鑑於股市交投暢旺,為應付支付需要,銀行近期對有關債務需求明顯增加,而次按信貸風險亦令銀行借出剩餘資金的態度轉趨審慎,銀行同業拆息與外滙基金債券孳息率差距,因而不正常地大幅擴闊,因此他說,該局正積極研究增發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的可能,冀使息差差距收窄。
盼收窄息差差距
市場指出,若增發外滙基金債務,將是金管局在金融風暴後,強化貨幣發行局制度並推出七招以來,首次在結餘擴大時增發外滙基金債務。渣打銀行(香港)環球市場大中華、韓國及日本區交易部主管黃柏堅估計,從促進支付交收暢順角度看,若當局增發債務,相信增發一年期以內外滙基金票據的機會較高。
任志剛說,以一個月港元拆息及一個月外滙基金票據孳息率比較,自8月開始,兩者息差擴大,由正常情況的60點子擘闊至約400點子,趨勢亦有加劇迹象,近月銀行用作即日回購的外滙基金票據債券,數額亦增加,有時甚至超越業界持有總額的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