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行將結束之際,台灣中華航空公司(簡稱華航)被踢爆在本月8日發生一宗罕見的空中驚魂事件──一架飛往美國洛杉磯的波音747-400客機,在起飛5分鐘後,被發現機上一扇艙門疑因未關好,導致門鎖彈開,「嘶嘶」的漏氣聲令機上的乘客與空中服務員為之驚嚇。機長在接獲通報後,旋即往外海盤旋40多分鐘洩油,才折返桃園機場。事件令機上264名乘客,經歷1小時又15分鐘的空中驚魂。乘客氣得大罵:「萬一真的發生意外怎麼辦!」
華航公關處長陳鵬宇昨證實,發生問題的客機因左側後段的4號艙門未緊閉所致,是地勤人員疏失或艙門感應器有問題。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暫時不會進行懲處,同時已就此異常狀況通知波音公司說明,並要求相關人員在關閉艙門時,除了目視也要用手觸摸是否有平整密合。
傳出「嘶嘶」漏氣聲
台灣一名男乘客本月8日晚間11時52分,搭乘華航CI008波音747-400客機飛往洛杉磯。當時,他坐在商務艙,起飛後約5分鐘,突然聽到機艙內出現吵鬧聲,隱約夾雜着哭聲。他於是離開座位,了解情況,才得悉是機艙門沒關緊。空中服務員見狀,為策安全,要求所有乘客返回座位。
「怎麼回事?」據一名不願具名的華航空中服務員透露,當時整架飛機在10,000呎的高空,傳出陣陣的「嘶嘶」聲響,機上乘客越聽越心慌,紛紛交頭接耳,還有人急得直呼。而疑未關好的機艙門位於46、47排間的4號艙門,內、外氣壓導致其門鎖彈開。
放油減輕重量回航
陳鵬宇解釋稱,當時機頭拉高約1,000呎(約304公尺)的高度時,艙門警示燈突然亮起,機長指示副機長察看,發現左邊四號艙門出現漏氣,機長決定回航,將飛機駛至外海卸掉6,350公斤的燃油,減輕重量後降落桃園機場進行檢查,前後花費3小時,因此耽誤機上264名乘客的行程。
「太扯了,這就是人為疏失,會要有人接受處分了!」具備10多年飛行經驗的台灣前空軍佳山基地督察長盧志賢聞訊後大罵。
他稱民航機起飛前,客機的前、後艙門關妥與否,理應由機上資深的座艙長與空服人員負責檢視、確認。他說,起飛時發現洩壓,標準程序是先飛往外海洩油,降低準備長程飛行攜帶的油料重量,符合降落時的重量限制,然後安全降落。
台灣《蘋果日報》
華航九霄驚魂示意圖
23:52 班機起飛
華航CI008班機從台北起飛,準備飛往美國洛杉磯。
23:57 門把彈起
班機左邊第四個艙門(L4)旁的乘客與空姐發現門把從緊閉位置往回彈起。空姐立刻向機長報告。
00:12 空中放油
飛機在外海高空盤旋,由機長執行空中放油,減輕機體重量。
00:57 班機降落
全機重量符合落地標準後,班機返回桃園機場降落。
艙門關閉裝置
艙門關上後,空中服務員將門把往緊閉方向下壓到底,使門把保持在水平狀態,此時艙門上下左右各有一插梢嵌入機體。飛機發動後,環繞艙門的橡皮圈完成充氣,使艙門四周達到密閉狀態。
-艙門位置-
機上位於46、47排之間的4號艙門未關好。
專家之言:易扯甩艙門致墜機
香港前民航處長樂鞏南說,近年很少見到輸送餐車或行李艙門「無閂好」的事故,如果艙門「閂唔好」,機艙人員發現得遲,在飛行途中,萬一艙門因氣流被「扯甩咗」,門又同時撞向機尾,可能會發生墜機意外,造成機上乘客嚴重傷亡。
高壓環境 乘客七孔流血
樂鞏南說,如果華航未關好艙門,同時艙內一直在漏氣,是不會把乘客扯出機外的。除非客機一直正常,艙內氣壓一直加滿,飛機升上高空,此時艙門突然因為故障而甩掉,才會發生機內乘客被氣流扯出機外。
他說,20多年前(即1974年),土耳其航空一架客機,因為無關好行李艙門而發生墜機意外。他稱,飛機起飛後客艙內會增加氣壓,而行李艙因無關好門,無加到壓,結果客艙與行李艙之間的地板承受不了壓力,地板斷裂,導致墜機。不過,其後客機設計經過改良,地板上加了洞,現在不會再發生同類意外。而當年意外釀成346人慘死,是航空史上最嚴重空難之一。
「座艙洩壓、失壓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有10多年飛行經驗的前台灣空軍佳山基地督察長盧志賢說,若在1.4萬英呎的高空,機艙門未緊閉,會導致艙門被擠爆,乘客體內血液處於高壓環境下,會往體外流竄,「若有傷口就會噴血,沒傷口則可能七孔流血」。有機師就指,如飛機飛至3.5萬英呎才出現艙門未緊閉,馬上就會面臨空中失壓危險,只要10多秒乘客就會缺氧,在無痛苦狀態中死亡。
本報記者
艙門未緊閉恐致意外
飛機進入平流層(1萬2000公尺高)後,艙外空氣稀薄、艙內氣壓較大,若艙門沒關緊,輕則乘客因缺氧而頭昏頭痛,嚴重者艙門可能向外彈開、乘客被吸出艙外,甚至使機身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