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水圍社區發展成為全城關注焦點,政府踏出「拯救」天水圍的第一步。特首曾蔭權昨出席社會企業高峯會時表示,政府正考慮以提供土地形式,於濕地公園附近的112區及115區兩個地段,成立可提供就業及滿足地區需要設施,建議包括設立長者住宿單位及旅館式設施綜合發展計劃,以及特色商場和露天市集等。但有天水圍組織代表擔心,政府又在「煲無米粥」。
「最怕又係煲無米粥」
曾蔭權昨日在峯會致辭時指出,近日收到商界熱心人士及非政府機構的建議,提議政府透過土地運用達到促進天水圍發展的目標。
他指在濕地公園附近的112區及115區有兩塊土地,可供建設長者住宿單位及旅館式設施的綜合式發展計劃,以及建設特色商場、名牌貨品經銷店、娛樂餐飲配套和露天市集等,在提供就業機會以外,同時滿足地區居民需要。整個計劃會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思維推動土地發展,現已責成發展局跟進,期望數月內提交切實可行計劃。
不過,天水圍發展網絡主席鍾婉儀對於特首的建議抱觀望態度。她強調天水圍區居民最急切的三個訴求,分別是增建醫院、降低交通費用及增加就業機會,如削減跨區交通費用是政府短期內可完成的項目,政府卻遲遲未有表示。即使露天市集等設施能改善居民就業,恐怕最少要兩至三年才落實執行,期望政府與居民加強溝通,「最怕又係煲無米粥」。
此外,曾蔭權昨透露,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將於明年2月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內,公佈為傷殘人士提供交通優惠細節。明年也會讓合資格的社企優先競投38項政府清潔合約,提供超過300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