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烈日下走進藍色大傘子,黝黑的雪糕伯伯從冰箱取出甜筒,陣陣凉氣撲面而來。滿載港人集體回憶的汽水雪糕車曾盛行一時,但隨着政府停發新牌,這民間工業漸漸式微。行走九龍半島的最後七位雪糕伯伯接受政府特惠金,交還牌照,令汽水雪糕車明年起絕迹九龍。 記者:黃偉駿
十多名汽水雪糕小販,今晚7時會在尖沙嘴天星碼頭旁的五支旗杆舉行燭光晚會,部份小販屆時會推着同行半生的汽水雪糕車前來,讓市民拍照留念。
每人特惠金$30000
發起今次活動的牛奶公會會長張志雄表示,政府自90年代初期停發新牌,近年並向剩餘的持牌小販提出每人特惠金30,000元,吸引他們交還牌照,九龍區剩下的七名汽水雪糕流動小販,決定在本月底期限屆滿前接受特惠金。換言之汽水雪糕車將絕迹九龍。
入行近30年的石傑華,今年64歲,現時是九龍區的汽水雪糕車「站長」。汽水雪糕小販每日開工前、放工後,都要將冷凍食品存放在雪糕車站內,他說90年代初從牛奶公司接手做站長時,九龍只剩下36個雪糕小販,「𠲖家只係剩番七個老弱殘兵。」
政府本月底前決定
由於政府遲遲不肯表明會否再發牌,令雪糕小販買少見少,「經營一個車站都要有足夠小販先維到皮,𠵱家得番幾個,做唔到。」石伯說,雪糕小販「好天曬、落雨淋」,收入不算多,僅夠維持兩餐,但勝在自由,「辛苦過士多同7-11,但我都係靠賣雪糕,養大咗五個仔女,個個出晒身啦。」
據了解,政府會在本月底前決定,是否不再發出新牌給汽水雪糕小販。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現時全港有32個流動小販(冰凍甜點)牌照,當中約八輛屬電單車,兩輛屬單車,其餘均屬手推車。食環署發言人表示,重新簽發小販牌照涉及政府整體的小販管理政策,須考慮社會各界利益,會在適當時諮詢立法會及業界意見。
百年歷史 手推車最早
【本報訊】雪糕車估計在本港有上百年歷史。最早期是以手推車為主,後來才出現三輪車,至70年代起逐漸由電單車取代。這項本土工業以男士為主,現時大部份已上了年紀,最年輕的也53歲了。
黃仁龍父賣雪糕
82歲的黎海才是現時全港年紀最大的雪糕小販,30年前曾在大埔仔英軍軍營冰房賣雪糕,顧客都是外國人,跟很多雪糕小販一樣,沒有讀過多少書,但他說跟外國人溝通並無問題,「onedollar,drumstick,我哋都識。」
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的父親黃鑑烈從前也是賣雪糕維生,黃仁龍小時經常隨父在山頂一帶推着雪糕車叫賣。黃仁龍曾向傳媒憶述,小時候最愛吃蓮花杯,「當雪糕賣不完時,就會很擔心;雪糕賣清光,則滿心歡喜,與父親推着空空的雪糕車,就算大汗淋漓,亦很滿足,父親定會刻意留最後一杯蓮花杯給我,逗我開心。」
另一個同樣滿載港人集體回憶的富豪雪糕車,也正面臨淘汰。來自美國的富豪雪糕車,於70年代進駐香港,白色大卡車即時製造新鮮軟雪糕,播放的樂曲《藍色多瑙河》伴着港人成長,但現時全港只剩1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