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身體各個部位經過幾十年的耗損,到晚年自然多問題,退化性關節炎便是最常見的關節問題,雖然大多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若沒有適當的保護,即使是三、四十歲也可能因為關節過度耗損和創傷而提早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不斷的損耗,令軟骨磨蝕、退化及收縮,因而令活動能力受影響,並且會出現痛楚、紅腫、發熱等令人不適的症狀,發病部位常見於膝蓋、手指及股關節。很多人以為患上退化性關節炎便等於患上重病,又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互相混淆,引起誤解。病人只要接受醫生檢查,便能清楚知道自己所患是何種關節問題,接受適當的治療控制病情。
嚴重者須接受手術
退化性關節炎的影響不如大家想像般大,病人只需在發病時用藥,毋須長期每天服藥,病徵也不會日日出現,會因應患者的行為而有周期性變化和發作,例如活動得多、工作過勞時,痛楚便會出現。若病人平日多注意身體,加上適量及適當的運動,有需要時使用助行架和枴杖,既可減低膝關節的壓力,也可減少關節不穩引致的受傷。
不過,當關節嚴重退化,活動能力會大受影響,單靠藥物及調適習慣也無法改善,發炎情況持續、部位開始變形時,患者可考慮接受內窺鏡手術,清除關節內的發炎組織,紓緩症狀,若身體狀況又許可,則可接受全關節置換手術植入人工關節。
我們的關節,自三十多歲開始已踏入退化期,但只要細心照料和保護,機能可能維持至八、九十歲仍不會有太大問題。
逢周二刊出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