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廣州就想到那個大魚頭。七年前去過「洞庭魚頭王」那家小館子吃過一遍,那個碟子有雙手合抱那麼大,擺着個大魚頭,用五種剁椒蒸出來,香噴噴,辣得要命,但愈辣愈不能停筷,吃得汗流浹背。
好,就先到那裏去吃個過癮。當地友人問:「很多家,你要去那一間?」
本來不想打擾人,但是貿貿然走進一家,給我個小的魚頭,就失去意義,硬着頭皮打電話給老板何威。
「你來環市中路肇慶大廈那家吧,老朋友了,客氣些什麼?」他說。
到門口一看,招牌已由「魚頭王」改為「洞庭土菜館」,表示不完全以魚頭取勝。我見到何威時,打趣地說:「那麼多的大魚頭,給客人吃也吃光了吧?你到底開了多少家?」
「一共有十八間分店。」他說:「也建立了中央廚房,控制品質。我最喜歡這一家,辦公室也開在樓上。」
回歸那年才開業的,十年一下子過去,已經發展為大飲食集團,誰說香港是冒險家樂園?大陸才是。
為了我們寫的那張菜單,我看完十分滿意。但問道:「為什麼沒有我們要吃的大魚頭和大豬頭?」
「廣州的客人吃得太多了。」他說。
「我們不怕。」說完用筆改了一下。五小碟是:蘿蔔皮、泡紅椒、醉魚亁、臘八豆和手剝筍。
接着的土雞湯,裝在一個迷你小瓦罉中燉出來的,一人一煲。喝完湯後主角登場,鴛鴦魚頭,那麼大的一個分成兩半,一半是紅剁椒一半綠剁椒。我改為一半辣一半不辣,讓團友有選擇。蜜汁蛇塊、五花肉燉重陽菌、米豆腐煮鯽魚,白椒肉末千張。紅白菜台。罐子煨泥鰍、炒地瓜粉,最後來個紅燴豬頭。
大家看了讚道:「妙!又有魚頭又有豬臉,好個有頭有臉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