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報化驗的五個流浮山蠔產品中,重金屬鎘或鉻超標的樣本佔三個。浸會大學裘槎環科所所長黃銘洪指出,流浮山對出的后海灣遭中港工業區污染,但強調水質「有得救」。
鎘是電池原料,來自電鍍廠;鉻是皮革油製劑原料,來自皮革廠。黃銘洪說,后海灣污染源頭包括西面的珠三角洲、東北面的深圳河及南面的元朗,其工業區及電子廢物場釋出大量重金屬,「雖然元朗好多工廠都已經北上,但係仲有重金屬殘餘。」
蘆葦草淨水質
黃又指,打救流浮山水質的方法包括挖走海底污泥,或在岸邊種植大量蘆葦草等濕地植物「吸走」重金屬。港府更可參考打救城門河的經驗,「七十年代城門河係黑色嘅,直至政府整亁淨河床,啲魚先返嚟。」他促請政府增撥資源,跨部門改善后海灣水質,「漁護署睇一樣,環保署又睇第二樣,冇人整體去睇點樣整亁淨個海。」
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講座教授胡紹燊建議港府與內地合作監控污染源頭,比清潔海底更具成本效益,「流浮山水質一向都好弊,淨係香港改善冇用,係跨境問題。」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黃容根表示,近年內地把珠海飼養的小蠔,運到流浮山短暫飼養,再銷往本港及內地,「內地啲蠔好瘦,流浮山水質好啲,嚟到會變肥。」他懷疑部份蠔隻已在內地遭污染,促請港府監管蠔隻來源。但禁止養蠔只會影響居民生計,「流浮山千幾個居民都係做呢行,冇蠔就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