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化驗標準混亂

食環署化驗標準混亂

【本報訊】蠔是雙貝類高風險食品,食物環境衞生署不但被指抽驗樣本數目不足,化驗標準也模糊不清,署方原來把蠔豉金屬含量標準與生蠔區分,卻未有在法例列明,連有化驗蠔豉的海味商戶也不知情,商戶曾向食環署查詢,卻獲回覆是生熟蠔採同一標準;化驗人員對食環署採用兩套標準大感意外。
食環署回應謂,現時法例規定鎘及鉻在海產類最高含量分別是2ppm及1ppm,但蠔豉經曬亁處理,過程中會脫水,有關法例標準不能直接應用在蠔豉上,參考美國及內地資料後,以蠔豉的重金屬含量約五分一與法定標準比較為準。

海味商也不知情

但業界及學術界對食環署化驗蠔豉的標準毫不知情,海味店裕隆號發言人吳小姐指出,該公司有常規化驗出售的蠔豉是否合乎標準,早前更向食環署查詢化驗途徑及認可步驟,包括生熟蠔的重金屬標準,追問一周後,該署職員才初步回覆指兩者標準一樣。

研究員大感意外

浸大裘槎環科所項目主任馮家輝對食環署對生熟蠔化驗採不同標準感到意外,研究所曾查詢政府刊物及網上資料,結果都是生熟蠔採同一標準,更指美國對食品含重金屬的標準更嚴緊,若食環署參考美國標準,「相信會超標得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