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零購物 摷垃圾維生<br>「不消費者」反浪費

堅持零購物 摷垃圾維生
「不消費者」反浪費

你可以說他們顛覆、叛逆、不倫不類,但無法阻止他們摷垃圾。近年美國出現一群新人類──「不消費者」(Freegans)。他們有正當職業和固定收入,但為了對抗浪費文化,經常到街頭的垃圾堆,摷出可吃、可用、可穿的物品,有些人甚至整年不會花一毛錢買東西。

紐約曼哈頓(Manhattan)第五大道,近日掛上美輪美奐的聖誕裝飾,人們忙着購買禮物。但轉到街角,一群年輕人卻不理別人的目光猛摷垃圾。31歲的小學美術教師羅辛(CindyRosin)告訴你:「垃圾桶內的東西不一定是垃圾。」

摷出食物Burberry亁濕褸

其實,羅辛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不消費者」,定期進行名為「都巿搜尋糧食」(urbanforaging)活動。這一晚他們相約在一間高級雜貨店外,待店舖一關門,就開始行動,眾人七手八腳跳進垃圾堆中,摷出青椒、蘋果、麵包、士多啤梨、香腸、香蕉、乳酪、果汁、還有多袋紅蘿蔔。這些食物當然不是完美,但在「不消費者」眼中,並非完全入不了口。34歲的古鐵雷斯(ChristianGutierrez)說:「士多啤梨有小小發霉,乳酪過了期,就全部被丟到垃圾桶。」
古鐵雷斯是一間單車店的老闆,在他眼中,垃圾都「好有用」,他身上那件Burberry亁濕褸和腳上那雙完好的鞋子,便是在垃圾堆中發現,有時他更會用撿回來的食物招呼顧客。他說:「人們來修理單車時,都會留下來吃晚餐,因為我的冰箱總是放滿食物。」

食物派途人宣揚救地球

這晚撿到那麼多食物,怎樣處理才好?他們會將食物包好,邀請途人隨便自取。羅辛手上一個黑色垃圾袋,袋內有許多仍香噴噴的新鮮麵包,她不斷叫喊:「麵包!麵包!」。有路人投以懷疑的目光,雖然願意拿食物的人不多,但最少可以宣傳不要浪費的訊息。另一名成員韋斯曼(AdamWeissman)說:「我們的目標不是派食物,而是向人們傳遞訊息,談談地球被破壞的問題,關注嚴重浪費的情況。」
最後還剩下大堆食物,「不消費者」會儲存起來,在定期舉行的「不消費者宴會」中烹調,歡迎任何人參加。羅辛指出,現時美國有許多反消費團體,一個名為Compact的組織成員更設法一整年不用錢生活。
法新社

垃圾堆中執到寶﹕

‧油畫

‧生果

‧麵包

‧蔬菜
‧冬甩

話你知:Freeganism超越物質

「不消費者」Freegans,是由free(免費)和vegan(有機素食)兩個字結合而成,他們奉行「不消費主義」(Freeganism),要過「超越資本主義的生活」。
其理念不只是「不買東西」那麼簡單,更要分享、循環使用、將廢物收集和利用,以作為一種新生活態度。
「不消費主義」在1990年代興起,支持者認為在消費主導的經濟模式下,人們受物質慾望操控,變得貪婪、冷漠,只知道競爭、比較,造成各種社會和環境問題,例如剝削童工、破壞熱帶雨林等。
他們認為只要不消費,這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為了達到不消費的目標,「不消費者」有三個主要策略:第一是摷垃圾,尋找有用的食物和用品;第二是打破私有物產的觀念,他們當中有些人會住在廢棄破舊的建築物,不讓空屋空置;第三是自願性失業或降低工作量,盡量騰出時間,關心家人和社會。
《蘋果》資料室

現代消費很浪費

《英國每人每年平均》
‧浪費7%收買沒需要的東西
‧未吃過而扔掉的食物總值425英鎊(約6,700港元)
‧花378英鎊(約5,900港元)在一些很快就厭倦的運動和嗜好
‧用240英鎊(約3,700港元)買不看的DVD和書、只穿一次的衣物鞋子,以及一時衝動買一次也沒用過的無聊玩意

《美國人口佔全球人口總數5%,但》
‧消耗全球23%能源
‧吃掉15%肉食
‧用掉28%紙張
‧飲掉260億公升瓶裝水,列全球之冠
‧每年扔掉250億個發泡膠外賣杯
‧買回家後一次也未穿過的衣服,每個男性平均有9件,女性則有14件

資料來源:英國保誠保險/《南京日報》/人民網/美國Churchill家居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