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憑一己之力,無法扭轉亁坤,不如同心協力,或許能捱過難關。為了打破貨幣市場銀根緊張的僵局,各央行出盡法寶,可惜無功而還。過去數周,銀行同業拆息與銀行向政府借錢的息差顯著拉闊,意味銀行體系遭投資者「閂水喉」。局面持續越久,拖垮經濟的風險就越大。
在聖誕節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金融市場會休市,一眾銀行要整理資產負債表,這段日子,可供拆借的資金一般會少一截,而今年的情況尤其緊張。部份大銀行已密鑼緊鼓,務求在新年前準備好足夠現金。
有見及此,五家央行決定,聯手向銀行體系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對於這一步棋,部份市場人士相信可解燃眉之急,其他則向壞處想,認為這反映央行察覺到形勢危急。
長期拆息緊絀
央行聯手「放水」的計劃,正正凸顯美國聯邦儲備局在上周二為何只減息0.25厘,而不是部份市場人士憧憬的半厘,因為放寬貨幣政策,顯然未能發揮預期效果。
儘管聯儲局先後三度減息,但上周二當天,3個月銀行同業拆息,仍較3月時高。一直以打擊通脹為己任的聯儲局,一方面要拯救金融體系,另方面又要把自己的信譽押下去,承擔通脹加劇的風險。面對通脹頑強地上升,聯儲局意識到,大幅減息並不是辦法,直接干預貨幣市場,才能對症下藥。
所謂醫急症下重藥,沒有人可以質疑這一點。銀行拆借隔夜錢,基本上沒有問題,關鍵在於他們不能單靠隔夜錢去支持運作,他們需要獲得期限較長的貸款,尤其是3個月貸款。然而,由於貨幣市場基金,在按揭產品投資上損手,這條「大水喉」已幾乎堵塞了,央行則試圖打開缺口。
試尋注資途徑
假如一家商業銀行向央行尋求援手,可能會蒙上業務出了問題的污名;為了解開這個死結,央行改為以嶄新的競投方式提供資金。銀行以往不願向央行求援的另一個原因,是央行設下的懲罰性息率,以及央行只接受優質債券作抵押,而新措施就沒有這些苛刻的條件。
然而,問題是否就此迎刃而解?聯儲局和英倫銀行早已清楚表明,他們在某個金融體系注入資金,就會由其他地方抽走一些資金。各大央行顯然是針對以何種途徑向市場注資,並非着眼於注資規模。
對於投資者和銀行為何對放款有保留,央行的放水大計似乎未能解決根本問題:那就是市場沒有足夠資料,去評估次按及相關產品造成的潛在損失。再者,即使是銀行本身,亦不會輕易批出貸款,因他們也在衡量本身需要多少資金,才能安然度過這個按揭風暴。
無論如何,央行聯手出招,肯定值得一試,這給予各界喘息的空間,可以重新評估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盼望金融市場平靜地度過聖誕,有助改善1月份的市場氣氛。
但切記,這只是聖誕願望,一旦央行的聯手放水行動未能扭轉目前的困局,市場又會嚷着要央行減息。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