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恐懼症,見到蛇、老鼠或者蜘蛛,就會失控尖叫。以前只有一招有效治療方法,就是「以毒攻毒」,直接面對恐懼根源。多得美國紐約大學的「恐懼博士」勒杜(JosephLeDoux),找出製造恐懼的生理機制,人們才知道恐懼原來可以有藥醫。
勒杜1970年末開始研究恐懼這課題,他在一個老鼠研究利用染色劑尋找「恐懼迴路」,發現關於恐懼的記憶,原來不是在大腦皮層製造和儲存,而是在大腦邊緣的扁桃腺。扁桃腺與大腦其他部位有直接聯繫,一收到恐懼根源的訊號,就會繞過思考,直接發出指令控制身體反應。長期處於恐懼之下備受壓力,人體健康會受損。
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勒杜再取得突破,證實在老鼠再收到恐懼根源訊號時,施用一種影響扁桃腺受體的藥物,就可以消除特定恐懼記憶。醫學界正根據他的結果做人體臨床實驗,像戰爭後心理受創,可望在看戰爭DVD時服藥,就可抹走創傷造成的不受控反應。美國《大眾科學》雜誌
恐懼如何影響腦部
假設你害怕老鼠,當你的眼見到老鼠,有關訊號會傳到丘腦(途徑A),丘腦會將訊號直接傳給扁桃腺(途徑B)和視皮層(途徑C)。扁桃腺迅速將老鼠影像聯繫到恐懼記憶,通知丘腦下部(途徑D)指揮身體反應。理智告訴你「只不過是隻老鼠」,但傳回扁桃腺時已太遲(途徑E),來不及抑制即時反應。
藥物如何消除恐懼
一種叫d-cycloserine(簡稱DCS)的藥物,可抑制有了一段長時間的恐懼。對老鼠的恐懼,源於在記憶中牠跟一件慘事掛鈎。DCS可激活扁桃腺的受體,令它產生新的記憶。服了DCS後看老鼠錄影,寫下的新記憶,所以日後再見到老鼠,扁桃腺都不會啓動恐懼回應(途徑A)。
資料來源:美國《大眾科學》雜誌
恐懼與人體
恐懼會令人體作出各種反應面對威脅,但長期處於恐懼下引起的焦慮和壓力,會嚴重損害身體
眼睛:
恐懼時會大量分泌出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等荷爾蒙,令瞳孔擴大,改善視力
心臟:
恐懼時心跳加速,令血壓上升加快輸送氧氣的速度,長期高血壓,會增加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
肺:
恐懼時肺部需要更多氧氣,令呼吸急促,長期承受壓力會令哮喘等呼吸疾病惡化,長期大力呼吸也可能令恐慌症發作
皮膚:
恐懼時汗腺開始運作調適身體,長期壓力會阻礙皮膚傷口痊癒,令身體更易受感染
荷爾蒙:
恐懼時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太多皮質醇會破壞骨骼和肌肉,並減弱免疫系統
胃:
恐懼時胃會停止消化,令身體將能量轉移到其他地方,但消化減慢會令胃酸增加,導致作嘔或潰瘍
腸:
恐懼時血液會由腸流到其他器官,消化長期受影響,會引發「腸易激綜合症」,症狀包括腹痛、腸道痙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