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生活勞碌又少做運動,醫學界估計逾九成人曾受到腰痠背痛困擾,病情嚴重更會導致不良於行。明德國際醫院今年9月進行了亞太區首個髓核置換手術,將一個如波子般大小的特製小球,即人工髓核植入已退化的椎間盤中間,吸收走路及跳躍時產生的震盪力,以減少脊骨與脊骨磨擦之間所產生的痛楚,但手術費需14萬元。 記者:馮永堅
髓核置換手術是一項嶄新的手術,需在病人脊椎背面開一個數厘米長的小切口,醫生會將部份骨塊及椎棘除去,用刮匙把病變的髓核刮走,再在已退化椎間盤植入以「聚醚醚酮」(PEEK)物料製成的小球,吸收震盪力,以減少骨與骨磨擦的痛楚。此手術較傳統的融合手術(將椎間盤的上下節融合)及腰椎全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效果更好。
負責亞太區首宗手術的腦外科專科醫生梁顯信表示,髓核置換手術只需約一小時,病人手術後翌日便可出院,無論手術時間及康復時間都比傳統的融合手術短;至於腰椎全人工椎間置換手術,則要在腹腔開刀,危險性較髓核置換手術高。
做瑜伽可減慢退化
市民其實可透過矯正日常坐姿及少做高危運動,減少腰背痛情況。梁顯信指,長期坐着工作的文職人員,或經常進行高爾夫球、滑水及網球等運動,都易令椎間盤退化或觸傷脊骨。他建議市民可多做如瑜伽等有益腰背及脊骨的運動,工作時要盡量挺直脊骨,均可減慢椎間盤退化的速度。
腰背痛的問題並非長者專利,30出頭的年輕人也會受背痛困擾。梁顯信指,有長期坐在辦公室埋頭苦幹的年輕病人,因椎間盤退化而飽受背痛困擾,更要做手術止痛;也有年輕至只有14歲的法籍青少年因玩柔軟體操,不慎弄傷椎間盤導致背痛。
教師RichardOverens其中一節椎間盤於今年2月突然移位,過去七個月飽受背痛困擾,他於10月接受了髓核置換手術,手術翌日已行動自如,20日之後更可以返工,而手術疤痕只有五厘米長。不過,髓核置換手術並不適用於骨質有問題人士。
話你知:脊骨空隙變窄致痛
幾乎每個人也有腰痠背痛的經驗,但知道背痛真正成因的人卻十分少。背痛其實是因椎間盤的水份因病變或隨着年齡增長而流失,椎間盤的高度開始下降,令脊骨之間的距離拉近,神經線穿過每節脊骨的空隙因而變窄,椎間盤因此未能吸收走路及跳躍時等動作產生的震盪,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背痛。
此外,長期勞損、不良坐姿及不正確動作也會令椎間盤及關節面縮窄,引致退化及背痛,嚴重更會引發機能問題,例如雙腿或臀部刺痛或麻痹,甚至不良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