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巴士撞車後上層乘客被拋出車外的嚴重傷亡意外不斷發生,學者認為意外反映新一代的雙層巴士結構不堪一擊,有如「豆腐渣」,除了需盡快為巴士座位加裝安全帶外,也應加強巴士上層車頭部份的結構,及檢討前排座位是否夠穩固。
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表示,以往雙層巴士外殼是鐵造,近年新一代巴士為了減輕重量慳油,以及減省維修成本,已改用玻璃纖維,令結構變得脆弱,在遇到猛烈撞擊的車禍時,上層車頭部份很易就被撞擊力撕開,令前排乘客被拋出車外,非死即重傷。
他認為,巴士公司應針對意外,鞏固雙層巴士上層車頭部份的結構,增強該部份的車架,令車頭部份可承受較大撞擊力。同時可以在上層車頭的擋風玻璃加三條橫向護欄,應有助加強前排乘客的安全。
下層中間位較安全
他又指出,除了應該加快為巴士座位安裝安全帶外,也應檢討座位是否穩固,因為在多次巴士意外中,乘客都是連座位被拋出車外,顯示鎖緊座位的螺絲可能承受不到撞擊力,又或座位並沒鎖在車架上,而只是鎖在單薄的地板上,於是一撞就飛脫。
盧覺強提醒乘客,巴士上層一定較下層危險,整輛巴士之中,最安全的座位應是下層中間車門附近的位置,而上層的座位中,又以車頭前幾排的座位最危險。另外,坐巴士應盡量避免睡覺,因為一旦遇上撞車意外,清醒的乘客仍可作出反應保護自已,睡着的乘客可能在無知覺中被拋出車外。
據運輸署的資料,全港約6,000輛專營巴士中,共有2,160輛已在上層前排座位安裝了安全帶。各巴士公司曾研究為所有巴士座位加裝安全帶的可行性,發現要為97年之前設計的巴士加裝安全帶,需拆散車身重新組裝,而97年之後設計的巴士,為上層前排座位加裝安全帶在技術上可行,所以巴士公司決定為所有97年以後巴士的上層前排座位加裝安全帶,工程將在兩年內完成,而97年前的巴士則在上層擋風玻璃安裝額外的橫向護欄,工程將在18個月內完成。
搭巴士要識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