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香港國際學校(HKIS)保安員葉達基(Philip)的兒子葉澤民(Andrew),成功申請該校學金20多萬元,成為第12班新生。保安爸爸知道這個消息後,第一個反應是:「哈利路亞(讚美上帝)。」HKIS的學生家長大多是跨國機構僱員、本地富豪或政商界名門之後。守門口的保安員躋身全港學費最貴的國際學校家長之列,國際尖子們也一度對新同學充滿好奇。開學之初,不斷有人問Andrew:「你爸爸是守門口的那個保安員嗎?」Andrew開懷笑說:「是。」 Snapshot之二 記者:冼麗婷
原於佛教善德英文中學讀書的Andrew,中三那年經校長推薦,與200名具數學天份的本地生參加HKIS的暑期課程HigherAchieverProgram。在原校念至中五,Andrew會考獲24分,中六時獲AFS國際文化交流海外文化計劃選出,到德國當交流生,其間越洋申請HKIS的獎學金,獲得約20萬元回港入讀該校第12班。
「別人有錢我不妒忌」
去年6月畢業禮那天,葉爸爸休假,與妻子一起出席獨生子的畢業禮,在官商精英家長群中,他看見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也知道何東曾孫女與兒子同屆畢業。與所有家長一樣,Philip同樣為自己的寶貝兒子自豪:「其他家長也有跟我打招呼問好。別人有錢,我總不會妒忌別人。」
父子更亭相遇擁抱
Philip曾在英軍軍部當文職,又曾在怡和洋行屬下公司當保安主管,後來轉職HKIS當保安員至今近10年。大潭紅山路中學部環境幽美,學生非富則貴,學費每年要十多萬元,Philip發夢也沒有想過兒子能在這裏讀書。
回想Andrew第一天到HKIS上學,父親暖在心頭:「第一天、第二天沒有碰到他。幾天後的小息,父子在校園相遇,父親問兒子:「你OK嗎?」兒子微笑點頭。往後的日子,父親在門口更亭見到兒子,就會來個溫暖抱擁。
結果Andrew不負父望,以平均成績(GPA)3.7分(4分滿分)畢業,現時在美國Lewis&ClarkCollege主修數學及經濟,副修音樂。他透過長途電話接受訪問時形容入讀HKIS為奇遇:「世界機遇處處,看你怎樣把握和爭取。」在國際學生群中,Andrew對自己的學術能力從來自信,「可能在服裝及裝備上,我們會有一些分別,我聽一個FM收音機,他們用的是iPod。」
向財困家長貸款
在全港20多間國際學校機構中,HKIS收費數一數二。曾任美國駐港總領事的HKIS校監穆奕樂(RichardW.Mueller)接受專訪時說,該校約四年前開始酌情為一至兩名有潛質的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款額約為港幣20多萬元。連同暑期的HigherAchieverProgram,他希望與本地社群有更多溝通。
穆奕樂表示,該校每年有幾宗學生無法繳付學費的個案,主因父母失業、離婚導至財政困難,「我們會向家長提供貸款協助,一年至三年後清還。」若當事人無力還款?穆奕樂聲稱:「我們重視學生,有責任讓有能力的學生繼續學業。」
部份國際學校每年學費
學校:香港國際學校(HKIS)
小學至初中:$125,200-130,000 初中至高中:$130,000-145,100
學校:耀中國際學校(YCIS)
小學至初中:$128,535 初中至高中:$112,000
學校:漢基國際學校(CIS)
小學至初中:$109,200 初中至高中:$128,800-130,700
學校:德瑞國際學校(GSIS)
小學至初中:$87,420 初中至高中:$106,480-112,480
學校:加拿大國際學校(CDNIS)
小學至初中:$84,400-86,900 初中至高中:$86,900-94,300
學校:新加坡國際學校(SIS)
小學至初中:$80,500 初中至高中:$92,000
學校:美國國際學校(AIS)
小學至初中:$75,000-79,500 初中至高中:$86,300-93,600
學校:香港法國國際學校(FIS)
小學至初中:$67,100 初中至高中:$86,490-108,150
學校:英基學校協會(ESF)
小學至初中:$54,300 初中至高中:$85,000
註:數字只供參考,部份學校需另買數萬至數十萬元債券,詳情可向校方查詢
資料來源:各校網頁
量力而為
多數不設獎學金及津貼 入學條件:付得起學費
國際化教育是有錢才能買到的教育,本地國際學校絕少會如HKIS般,資助有前途但沒「錢途」的學生。若學生家長不能支付學費,學校會提供幫助嗎?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校長馬德偉(DaveS.McMaster)對這個問題感意外,坦言學校沒機制幫助財政有困難的學生。「這是個現實,私立學校學費是昂貴的,在很多不同社會裏都不是所有人能夠負擔,但相比下,加拿大及美國的私校比香港更昂貴。」他強調,這也不代表有錢就能入讀:「有錢不會令你的孩子通過入學評核試。」
課外活動遠征非洲
獲政府資助的英基學校協會(ESF),在主流國際學校中收費較便宜,協會屬下英皇佐治五世學校(KGⅤ)校長韋耿施(EdWickins)說,英基所設入學條件只有一個:英語流利。還有一個全世界私立學校都一樣的條件:「要付得起學費。」
韋耿施接受訪問時稱,政府由77年開始資助英基,目前學校經費,兩成由政府資助,協會收取統一學費數額,小學每年約54,300元,中學每年約85,000元,課外活動費用另計。譬如在早前的「挑戰周」,KGⅤ的學生可選擇參與本地或海外活動,「有些學生選擇遠征非洲,有的要去了解柬埔寨情況,也有人去中國北部探索。」要遠征非洲,旅費數以萬元計,就是去中國北部一趟,最少也要數千元。
韋耿施坦白說,校方的確知道有些學生家長不能負擔學費以外的活動費用,學校不設獎學金,課外活動沒津貼。因為政府的資助減少,英基要增加學費,韋耿施對此無能為力一笑:「除了向畢業校友發掘資源,基本是沒有其他渠道籌措基金幫助經濟有問題的學生。」五十年代末在KGⅤ畢業的商人周昌成,是英基屬下沙田書院的校董會成員,他希望盡可能協助個別家境緊絀的學生,「一些本地人希望子女得到好的英語教育,住居屋、沒有工人,兩夫婦出外賺錢,也要讓兒女進國際學校。」
教育理財
為子女儲學費 投資68萬滾存最穩陣
到底手上有多少錢才能安排子女入讀國際學校?個人理財顧問黃小雅表示,家長現時最少要持有68萬元本金作投資滾存,才可保障子女未來12年的國際學校學費不缺。
未計各式各樣雜費
以入讀英基學校協會屬下小學為例,該校每年小學學費54,300元、中學每年學費85,000元,家長的目標是要讓一名五歲學童即時入讀該校,一直至12年後高中畢業。黃小雅推算,要達成上述目標,家長目前可用68萬元投資穩健基金,買大比例的債券、小量股票,只要每年獲保守的投資回報率5%,本金不斷滾存,便足夠家長支付每年所需學費。
相同情況,家長若以55萬元作為本金,投資回報較佳的增長基金,買較小量的債券,較大比例股票,只要達成較進取的9%回報率,家長亦可完成相同目標。
對於剛懷孕、預計孩子6年後入讀國際學校的家庭來說,同樣以5%及9%回報率推算,目前所需持有的投資本金則分別為65萬元及41萬元。黃小雅稱,這些投資計劃只針對應付與英基學費相若的基本學費支出,還有其他各式各樣雜費沒有計算在內,更重要是國際學校畢業生多往海外升讀大學,使費更大,故應盡早安排投資方案。
預備入讀國際學校所需資金
投資回報:5%
剛懷孕(子女6年後入學):65萬元
子女即時入學:68萬元
投資回報:9%
剛懷孕(子女6年後入學):41萬元
子女即時入學:55萬元
註:預計有關資金扣除學費後,一直滾存至完成12年中小學
資料來源:個人理財顧問黃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