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火場的消防員 - 林夕

不進火場的消防員 - 林夕

常言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星雲大師給戴上政治和尚的帽子。是的,他招待過許家屯,我們沒可能知道星雲可有忘了自己台胞的身份,卻有理由相信許在他眼中是眾生之一,該執着時該執,該破時該破。沒有人有權用四大皆空來要脅佛教徒行該行之義。
佛教發展到北傳階段,大乘開始興起,大乘是自稱,用意針對主張必需出家修行探研佛經傾向於學術哲理以致得到自身解脫的小乘佛學。
大乘提倡利他,以慈悲之心入世弘道,故對解脫小我的小乘貶之以小字。大小無非相對,各有因緣功德,問題是很多人誤會和尚該躲在寺院中敲木魚消極避世才是證佛之行。如此看來,寸金尺土的香港要讓眾生懷佛心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感性上我傾向於大乘,功利點看,站在弘法的立場,正如張愛玲所說,學會了一門手藝,不好好施展一下總是有點浪費,一個得道大師不入紅塵分享自己的體會,又何以利眾生。
《金剛經》關於破執,所言甚深,但最淺白的一段,便是有人捐了恒河沙數的錢,所立功德都不及幫一個人的心得到終極的解脫。
儒家夠積極入世,我卻常對那種帶有功利主義的入世方式有不滿(對不起,我也有權不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抱着道德潔癖交友,比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華嚴經》內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誰比誰入世呢?
一個消防員不進火場,又如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