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先生說沒有聽說中央政府會否定二○一二年普選行政長官,但從特首及特區政府卸膊的態度來看,從保皇派政黨急不及待表態認同二○一七年才較適合普選行政長官來看,他們已決心否定二○一二雙普選,他們已決心要市民至少再等十年才有普選行政長官的機會。
可是,為甚麼要香港市民再等十年呢?難道是因為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仍在初級階段,不適合發展全面民主嗎?
跟任何發達國家相比,跟早已實行民主政制的西方國家相比,香港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均生產總值都並不遜色,比亞洲區一些已踏上全面民主道路的國家如南韓、台灣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香港的教育普及程度,香港市民的教育水平及公民意識同樣不比發達國家落後。既然人家早已能讓民主政制落地開花,運作暢順,香港這樣一個世界先進的城市為甚麼還要至少再等十年才能走上民主之路呢?
要香港市民再等十年,難道是因為香港的配套因素如司法制度、法治觀念還未成熟嗎?
可是,香港的司法制度,香港的法治傳統向來非常強固;即使面對一國兩制、人大釋法的衝擊依然沒有受損,依然能公平公正的處理爭議、依然能有效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環顧區內其他國家及地區,司法制度,法治精神優勝於香港的可說絕無僅有,能比香港更公平公正處理選舉糾紛的可說絕無僅有。若果連香港也被視為未準備好實行全面民主,若果連香港也要至少再等十年才能起步,那其他亞洲區的民主國家及地區如南韓、印度、印尼等不是該取消普選,改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總統及總理麼?
要香港市民再多等十年,是因為香港政制發展速度太快,需要放慢腳步麼?
這顯然不是事實。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政制改革開始起步,香港市民的民主訴求開始浮現起計,到現在已超過四分一個世紀,已經歷了多次不同層次的選舉。而在每一次選舉中,市民都表現得理性溫和,並沒有任何過激的行動,也沒有引發甚麼社會衝突及矛盾。換言之,香港市民經過四分一世紀的不斷實踐,已表明他們是成熟理性的選民,是有能力當家作主的,是有能力挑選政治領袖的。更重要的是市民對民主、普選的訴求並不是忽然產生的,並不是一時衝動的;而是持續不斷強化,持續不斷深化的。從少數人的運動到近幾年有超過六成市民支持盡快全面普選,整個過程完全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怎麼能說香港政制發展太快所以要慢車、煞車呢?
也許,真正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對香港市民不放心,是習慣了小圈子選舉及政治特權的當權派對市民不放心,擔心普選產生的特首不是「自己人」,擔心普選產生的特首會跟中央政府及當權派對抗。
但是,這樣的擔心是幼稚及不必要的。首先,任何公平公正的選舉都不可能預先確定知道選舉結果的。就以剛過去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為例,只要投票率降低,陳太完全有可能敗下陣來。若果中央政府要確知普選選出的一定是「自己人」,那整場選舉將會淪為偽選舉,失卻選舉的真正意義。
其實,中國對香港的政經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不管是參選特首的政治人物或投票選出特首的選民都不會不考慮中國政府的看法,都不會選擇跟中國政府對着幹,否則將會自找麻煩。只要中國政府明白她擁有重大的籌碼,她根本不用擔心香港在實行普選後能跟中央政府過不去。
即使出現最壞的情況。中央政府仍然握有「尚方寶劍」,那就是特首的最終任命權。任何跟中央政府對抗的人,都將會過不了這一關,都無法成為特區的領袖,既然中央政府及當權派的權力、籌碼這樣多,他們還有甚麼好擔心呢?他們為甚麼還要香港市民至少多等十年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