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買屋免首期 交吉有錢收 - 阿股

矽谷手記:買屋免首期 交吉有錢收 - 阿股

剛剛在立法會補選中勝出的陳太,在競選期間曾被傳媒追問在十多年前以十成按揭置業事件,惟陳太指事件已經清楚交代,最終仍以高票數勝出。其實在次按危機之前,在美國以十成按揭置業實屬等閒之事。原因是在樓市瘋狂飆升的時間,銀行為了搶客紛紛放寬借貸條例,差不多任何願意買屋的人士也可以貸款;因此造成了一個買屋不但免首期,加上交吉後有錢收的怪現象。

重貸無望放棄供樓

史魯思夫婦(Silos)的個案是一個典型『0首期買屋有錢收』的例子,兩夫婦年收入大概十萬美元,在矽谷算過得去。在房市暴升的末期決定成為有樓一族,在2006年2月,以54萬美元購入一幢房屋。採用是當時極為普遍的十成按揭、鎖定兩年利率的貸款。以正常的貸款標準來衡量,其實史魯思的收入並不夠負擔54萬美元的貸款。但當時樓市瘋狂上升,所有人對地產如癡如醉,很多地產經紀會向無知的準業主游說,指可把借貸額提高,多出的金額在交吉後歸業主所有,業主可以利用這筆錢來幫助繳付供款。
史魯思便是用這個方法置業;在成為業主7個月後,那筆錢終於耗盡;史魯思嘗試把房屋重新按揭提取現金(cash-outrefinance--即是若房屋漲價至58萬美元,向銀行作一個58萬美元的按揭,把舊按揭還清後將剩下的據為己有)。但當時樓市已停滯不前,重貸無望只有嘗試找租客幫補收入。但由於租客經常變換,租金收入不穩定,而且樓價不升反跌,現時房屋的市價只有38萬美元。他們的房貸月供4500美元,比起出租公寓貴三倍,兩夫婦最終決定放棄房屋,等待銀行收樓。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房屋變成負資產後不會被銀行追收差額,只要業主準時供樓,銀行便不會過問。

凍息救市作用不大

其實次按問題是多方面造成的,銀行按揭要經過估價師評估樓價才批出借貸,有報道指多家銀行向估價師施壓,要把價錢高估,所以銀行在次按危機中或多或少也是有份參與的罪魁禍首。
近日美國總統布殊和銀行業達成協議,幫助次按業主把息口凍結5年,但受惠的只限信貸紀錄良好的次按業主,而且業主要主動向銀行要求才能得到幫助。這個政策其實只是一個象徵式的做法,希望藉此平息民間批評政府袖手旁觀的做法,實際作用不大。
阿 股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