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生 - 谷德昭

數字人生 - 谷德昭

開價2012,還價2017,香港人最喜愛的數字遊戲已出現,當年因為1997,香港人各有各取向,演變出無數悲歡離合香港人故事,有夫妻因長期分隔異地而成為陌路人,有老早將子女移居海外令下一代成為黃皮白心蕉人,有在香港地產低潮時賣掉了畢生積蓄的房子,再在外國地產高峰期買下房子,再再在外國地產低潮時放掉房子,舉家在1997後回流香港,地產物業已飛漲,幾番折騰後,手裏剩下的現金不夠付幾年前賣掉的房子的三成首期,一家人只得租住豆腐膶單位,偶爾經過舊居,抬頭望着那個曾經安居樂業的單位,徒呼荷荷,轉眼已半生。
眼前的經濟樓市,全靠對2008北京奧運的憧憬,但2008眨眼便到,到了便不再Sexy,需要新的刺激搞事起波瀾,不知2012及2017是否能做到這一點?民主或越來越民主應該或當然是好吧,期望市民與社會同步趨向成熟,迎接普選,但就算一切均已就位,我們可投誰一票呢?目前的政治風頭人物不離兩個陣營,前英培訓的優質人才及苗紅根正的循規蹈矩富家子弟,民間尚未出現出類拔萃的人才,從梁家傑先生身上只看到張堅庭導演,未能獨當一面,其餘的乏善足陳,有部份甚至仍懶音大平賣,你叫我如何去投一個口口聲聲「貧友」、「銀寒」的人一票?有制度沒人才只能徒嘆奈何,如果若干年後普選出現之日,放眼也只是得到與阿扁相若之流,寧願躲在家中煲碟也不願上街投票。
除前英高官及富家子弟外,將來的第三個政治人物供應廠可能來自演藝界,美國有列根與舒華辛力加,香港已出現的有劉丹,劉志榮,放眼將來,不知是否會看見劉德華大戰周星馳,王家衞大戰陳可辛,市民屆時定會更加投入,好睇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