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不但北冰洋,喜馬拉雅山也開始融解,排放二氧化碳量,中國早已超過美國。
《觀察家報》有專文,抨擊中國污染全球,認為「中國的發展,不可以換來一個無法居住的星球」(China'sdevelopmentcannotmeananuninhabitableplanet),以英文的慣用方式,這句話不但不客氣,而且極為憤怒。
但中國不會聽進去的,因為有十三億人覺得:飢餓了幾十年,現在輪到我們了。
《觀察家報》結論:要中國合作,減少污染地球,以現時的中國政府,是不可能的,「只有西方的資本主義和民主,才可以救我們。」(DemocracyandwesterncapitalismhaveabetterchanceofsavingusthantheChineseCommunistparty)這句話很有趣:只有中共垮台了,不是中國人得救,而是救「我們」(savingus)。然而,在邏輯上,即使中共垮了台,一個民主的中國,還是要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十四億中國人不可能在中共垮了台以後不再「資本主義」而回過頭去點油燈、用老牛拉車。今天貧富懸殊還好,因為有八億農民還沒有機會平等地燒煤,有許多貧困地區還在點油燈,將來「拉近貧富差距」,十四億人都有電用了,連貴州的農民也開平治了,想一想到時中國排放的污染會嚴重幾倍?《觀察家報》這種結論,是廢話,英國人很理性,邏輯能力一向很強,也出現了這等類似港式維園阿伯水準的評論,可見世界末日可能快到了。
因為中國今天已經超越了「應不應該民主」的論述期。一九八九年,爭論這個問題還有點意義,因為那時的中國年輕人還有點理想,飽受「文革」身心摧殘的知識份子還在關心這個國家的前途,那時的中國還沒有遍地假貨和有毒食物,一句話,那時的中國人還沒有那麼自私而壞透。
但是今天不同,大學生講享受、追名牌,這一切都是歐美以「打進中國市場」為名,教壞中國人的。十三億人拼命燒煤,污染世界,是為了像他們從荷里活電影中想像的美國人一樣,一家人擁有兩架汽車,男主角布斯韋利斯一輛,他的老婆一輛,清早送孩子上學,爹哋親兒子一口,輪到媽咪,大廚房的桌上堆放了罐頭、凍肉、三文治。還有名牌阿曼尼和Prada,中國即使「民主」了,為了慶祝新生,中國人只會繼續消費狂歡下去,北冰洋融得更快。
今天不是中國該不該民主的問題,而是中國還該不該「存在」的問題。既然在物理上,中國不可能不存在,十三億人不可能都排放去火星,則不論獨裁民主,都會繼續污染。西方只能繼續樂見中國「貧富懸殊」,越少中國貧民加入消費狂潮越好。而且千萬不可以「民主」和「平等」,真話講出來,永遠不中聽,一切已經太遲,等待世界末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