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太是穩陣派投資者,手上持有的投資組合以收息為主。風險雖然低,但回報率亦低,在負利率重臨的高通脹年代,恐怕未能達到她7年後退休,每月享有6000元生活費的目標,因此求教理財專家。
潘太趁美國減息前,做了15萬港元的3個月歐元定期存款,年利率約4厘;另外,手頭有50萬元存款證,年息3.7厘。她從來未投資過股票,去年才首次接觸基金,購買了15萬元鄧普頓環球債券基金,年息約7厘。
收息為主 回報率低
潘太的女兒表示:「阿媽唔係一個進取嘅投資者,投資態度好保守,從來都唔會掂股票,近年走去買基金,已經係一個大突破,但買嘅都係啲收息基金,唔係高增長嘅股票基金,講到尾,都只係另一種收息投資工具。」
潘太正為7年後退休作準備,兩年前購買了一份30萬元的退休保障計劃,供款期3年,每年供款10萬元,10年後取回44萬元,以一般財務方法計算,平均每年回報率僅約4厘。現時,潘太每月可額外投資3000元,希望透過手上資金,退休後能每月有6000元生活費。
個案
讀者:潘太
年齡:53歲
職業:文職
婚姻狀況:已婚
家庭狀況:丈夫及一名女兒
月薪:1.5萬元
投資組合:15萬元鄧普頓環球債券基金、50萬元存款證、15萬元3個月歐元定期存款、30萬元退休保障計劃,每月最多可額外投資3000元
目標:退休後每月有6000元生活費
症狀:投資組合以收息為主,回報率偏低
建議一:保守買股債基金
潘太希望60歲退休時,每月能賺取6000元生活費。以香港女性平均85歲壽命、每年通脹率3%、每年投資回報5厘計算,7年後,她的投資組合需要有175萬元回報才可達標。
預計當潘太60歲時,按通脹計算,每月要取得7380元,才相等於現時6000元的生活水平;至於往後25年的生活費,亦以每年3%通脹率遞增。
年回報率15%
對於傳統保守型投資者潘太而言,未必能一下子接受較進取及高風險的投資,若維持現有組合,以現時回報率計算,退休時預測回報亦有151萬元,跟175萬元的回報要求,僅相差只有24萬元。
林敬業建議,潘太只需額外月供2500元基金,投資高風險的德盛東方入息基金,透過平均成本法減低風險,目標每年回報率15%,7年後預測回報約37萬元(圖1)。
當她60歲退休時,預計整體投資組合回報為188萬元,到時每月可取得7915元,較基本要求的175萬元回報,高出7.4%。
基金分析──德盛東方入息基金是股、債混合型基金,分別投資股票及債券,透過兩種投資工具,平衡高風險的亞洲市場。
基金成立超過20年,過去5年,平均回報達27%;即使今年環球股市波動,年初至今的增長亦達21%(見表)。再者,此基金集中投資亞洲市場,相信回報能跑贏及對冲亞洲區內通脹,適合亞洲退休投資者。
建議二:進取吼股票基金
在建議一策略下,將現有3.7厘回報的50萬元存款證,一筆過投資安本環球世界股票基金,每年回報率15%,預計退休時,能獲得133萬元回報,較存款證回報額外高出69萬元或1.1倍。預計7年後整體投資組合回報達257萬元,即60歲時,每月取得10820元(圖2)。
價值型投資增長勁
基金分析──安本環球世界股票基金主要投資環球大型企業,屬價值型投資基金,專攻落後大市、擁有增長潛力公司,過去5年投資回報穩定,平均回報率達19%(見表),被晨星亞洲評為「五星級」基金。
評語:太保守輸通脹
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敬業表示:「潘太是一位非常穩健的投資者,手頭持有的投資組合勝在靈活,可隨時套現應付現金需要,但香港正踏入高通脹年代,基本通脹率2.7%,3至4厘的投資回報並不吸引,隨時追唔到通脹。」
退休前7年可稍進取
再者,女性的平均壽命較男性高,60歲退休後,還要應付廿多年的生活開支,因此,林敬業建議尚有7年才退休的潘太,投資可以稍為進取,爭取更佳回報。
保障:加買醫療保險防後患
潘太購買了一份人壽加危疾保險,保額合共30萬元,月供600元。
她現居於公屋、零債務,冇供養子女負擔,現時的保障額尚算足夠。
不過,林敬業建議她從額外可動用的3000元投資現金中,每月撥出500元,購買一份醫療保險,減輕日後需要承擔的沉重醫療支出。
建議可附加住院現金保障,用以支付醫院雜費及額外的昂貴藥物費用。
貼士:退休計劃滾多5年
現時潘太購買了一份30萬元的退休保障計劃,10年後取回44萬元,即每年約4厘回報,回報率並不吸引。林敬業建議潘太在到期日過後,不要即時取回投資,宜再「擺」多5年,在複息效應下,回報會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