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諾貝爾醫學獎得獎者之一的美國科學家OliverSmithies認為,成功的秘訣是快樂。
那麼,快樂有沒有秘訣呢?決定一個人快樂與否的,是先天基因抑或後天際遇?
說到底,樂天與否其實就是性格,而後天教育及環境影響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在華人社會,絕大多數孩子接受的都是功利教育,絕少有父母認識到快樂的重要性,對孩子進行快樂啓蒙。父母對子女期望殷殷,「將來,你要做專業人士,做不了醫生律師的話,起碼也要做獸醫。」「將來,你要出人頭地,賺很多很多的錢。」「做人要有理想,將來去選港姐嫁有錢佬。」……絕少有父母直視孩子雙目,認真地告訴孩子:「我們只希望你成為快樂的人。」
華人父母不重視孩子快樂與否,因為他們把快樂等同於成功,而成功等同於利益的達成。所以他們棄快樂而直奔利益,做醫生不是為了救死扶傷,做律師不是為了匡扶正義,做明星賣肉亦非為藝術貢獻,真正的目的只是名利。而名利像性格幽冷的貓,你愈追逐牠愈躲避。
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培育不了真正快樂的心靈,所以,難有真正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