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橫掃台灣金馬獎,國際名牌在外,回流唐人街,當然會引起踐踏哄搶,李安先生揚名聲,顯父母,外面的紅酒拔蘭地再香醇,也不及家鄉井水一口清甜。李先生愛台灣,不忘本,此一情操,富有中國文學的情懷,是很不多見的。
《色,戒》的中國文學味道很強,除了王佳芝珠寶店後回家的一幕,心事重重,面帶桃花,這一段戲到底想表達什麼,有點像李商隱的無題詩句一樣,要由後世來考證之外,這齣戲的風格情調,回歸中國古典,最像哪一首中國詩詞作品?
我認為《色,戒》可以與南唐李璟的一首短詞並讀。李璟是後主李煜的爸爸,論創作,名氣沒有兒子大,但心思細膩,這一首「攤破浣溪沙」,細讀下來,纖巧含蓄之處,跟《色,戒》的mood一樣,非常的李安feel。
「手捲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頭兩句,簡直就是王佳芝的一個精緻的剪影,寫的是人物性格,孤僻而多情,渴望見到久別的情郎。「風裏落花誰是主」,不就是中日戰爭裏上海淪陷區的形勢嗎?對於汪政權、易先生、王佳芝,全部適用。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一九四一年的上海,是一座孤島。王佳芝回去了,與一干同學失散,在上海見不到劇社的領袖鄺裕民,但在香港,易先生又與太太北上了。王佳芝身陷「青鳥不傳雲外信」的困境。《色,戒》的第二場床戲,講王佳芝在雨中到了幽會的公寓,拿了鑰匙上房間,赫然見到易先生。「你知不知道我恨你?」她問。這是「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境。
最後刺殺事敗,學生都押去南郊石礦場,背景是一座灰黑的大峽谷,「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景色不盡一樣,但心情和場面無異。
李璟建立南唐,這時江山已經傾敗得差不多了,詞風哀艷婉約,已現亡國之兆,這種格調,跟汪政府管理的上海,幾無二致。汪精衞的詩詞,少年雄偉,中年以後纖巧,跟李後主父子相似,亡國之痛,情敗之苦,自晚唐一千年下來都是同一樣的格調。
《色,戒》是一朵異葩,因為張愛玲也屬於這一路風格,李安是文化的放逐浪人,笑起來,也慘慘的,回到台灣,剛好碰上「大中至正」拆牌匾,「改朝換代嘛,不就是這個樣子」,中華民國也庶幾傾亡了,在這個時刻,回台灣領金馬獎,雲外雨中,丁香青鳥,當世界精濃成村,一江清愁的春水,接不上三峽,都流向煙海連天的太平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