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會議閉幕禮押後 戈爾峇里直斥<br>美國阻住地球轉

氣候會議閉幕禮押後 戈爾峇里直斥
美國阻住地球轉

在印尼峇里(Bali)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到了昨晚(周五)6時原訂閉幕時間仍談不攏,因美國和歐盟就應否訂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數字目標僵持不下,在討價還價,令大會遲遲未能閉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會趕抵峇里斡旋。

大會在本月3日召開,原訂昨天閉幕時發表「峇里路線圖」,但遲遲未有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YvodeBoer),擔保會達成協議,「問題只是需時多久」。
這次會議共有191個國家及組織派代表參加,務求制訂削減廢氣排放的具體時間表,趕及在2009年前達成新條約,取代2012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遏止全球暖化。《京都議定書》規定簽約的發達國家在2008至2012年,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比1990年的水平少5%。但全球排放量最多的美國,一直拒絕簽署;至於排放量排第二的中國因屬於發展中國家,暫時不用承擔減排義務。

歐美減排協議談不攏

歐盟在這次會議上,建議到2020年底前將減排目標,訂在比1990年水平少25%-40%。但美國大力反對,認為不應定下數字性的目標,而是讓各國自願地減少排量,日本、加拿大、俄羅斯亦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令會議陷入膠着狀態。歐盟一度威脅杯葛美國下月在夏威夷舉辦的氣候會議,企圖迫美國讓步。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Gore)前晚在會議上,直斥美國「阻住地球轉」,呼籲與會國家和組織締結協議時,不要理會美國。他說:「我的國家──美國要為阻礙峇里的進程負責。」
多個保護環境的組織,亦抨擊美國破壞峯會。「綠色和平」成員朱尼珀(TonyJuniper)說:「(美國)好像坐在珍寶客機頭等艙的乘客,認為經濟艙發生大災難,亦不會影響他們。但實質是,若(飛機)要掉下來,我們就會一起掉下來。」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

荷蘭環境大臣拿起鎚和釘,作狀要鑿碎代表二氧化碳的圓球。 路透社

全球暖化Q&A

Q:甚麼引致全球暖化?
A:自1970年代起,全球地面氣溫平均上升0.74℃,都是溫室氣體引發的,而溫室氣體增加,當中70%是人類活動引致。

Q:若人類繼續增加排放溫室氣體,會有甚麼後果?
A:長此下去,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會上升1.1℃-6.4℃,引致以下結果:
‧冰山溶化,使水平線上升18-59厘米,導致一些島國和沿岸低窪地區被淹沒;
‧極端天氣頻仍,水災、旱災和熱浪將會經常發生;
‧赤道地區最受影響,可能出現沙漠化情況,老弱窮人最受影響
‧可能引發數以百萬計氣候難民

路透社

科學家想出救地球六法

合成樹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拉克內(KlausLackner)提出廣設一種外形似掛着百葉簾球門柱的合成樹,它沒花葉,類似過濾器,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走,每年可吸收90,000噸二氧化碳。
成功機率:80%

太空巨鏡

美國勞倫斯拉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究員伍德(LowellWood),提出向太空發射多個由鋁線組成的巨鏡網,將陽光中的紅外輻射過濾,但建造費昂貴。
成功機率:20%

培育海藻

海藻和浮游生物會吸收二氧化碳,但要廣泛培育浮游生物,就要向海水泵入數以噸計可溶解鐵化合物,科學家警告這種方法只能吸走小量二氧化碳,但會引致危險的污染,危害海洋生態。
成功機率:40%

海洋泵

英國科學家建議將一條垂直管道插進深海,將深海的較冷海水泵到水面,因為較冷海水中的微生物會吸收二氧化碳,但此舉可能會危害鯨魚等海洋生物。
成功機率:60%

硫磺氈

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時,噴出1,000萬噸硫磺和火山灰,令地球平均降溫0.6℃。諾獎得主克魯岑(PaulCrutzen),建議發射火箭,將大約100萬噸硫磺射到同溫層,製造一道冷卻氈效應。
成功機率:20%

雲團罩

美英兩國科學家認為,利用海水種雲,只要增加天空雲團4%,就可形成一個罩阻擋陽光輻射,此舉需要全球通力合作才能成功,但有可能會改變了全球天氣模式。
成功機率:40%